曾經,太子志記海鮮飯店轉彎角隔離(現已改名為新志記海鮮飯店), 有一間屹立多年的士多…… 「叔叔!」兒時,家人接送我上學,經過士多,總會跟士多老闆打招呼, 順道購買一些零食吃。 當中有我最喜愛吃的光酥餅(又名西樵大餅),大大件又飽肚。 現時已很少這類特色小吃賣,若想購買好味道的光酥餅, 推薦大家到旺角花園街奇趣餅家購買,每日新鮮出爐,售完即止! 以前,店舖關門後,東主普遍會在店舖留宿,而士多隔離搭建了兩、三個舖位, 方便老闆和兒子煮食、洗衣服、架設帆布床休息。 大部份時間,叔叔和兒子輪流看舖,有時,會見到他們一起出現在士多。 隨着超級巿場、便利店勢力崛起,街坊紛紛轉移光顧這些連鎖式集團。 少了街坊支持,士多生意開始一落千丈,許多特色小吃如光酥餅等,士多亦沒再發售。 說來慚愧,自己和家人雖偶有光顧士多,但光顧次數確是比從前少了。 許多時候,見叔叔整天在士多坐着,也沒街坊光顧,跟他購買東西。 幸好,有時志記飯店職員會向叔叔購買一箱箱即食麵、罐裝枝裝飲品等, 取回食肆補貨,成為士多的主要收入來源,補貼了叔叔一家的生活。 士多生意本已緊絀,雪上加霜的是,小小的店舖,竟然惹來賊人覬覦, 慘成偷竊目標,上過報紙港聞版一角。 依稀記得,報紙當時報道,一名獨行賊窺準士多老闆獨自一人看舖的時機, 趁老闆不為意時,偷去士多東西,轉身跑走,老闆發現店舖失竊,立即追截賊人, 期間意外跌倒受傷,最後有沒有捉到賊人,好像有的,可不記得是途人幫助, 還是靠警方截查,成功捉到賊人。 年代久遠,記憶有點模糊,詳細情形可能要靠有心人翻查報章資料,才可知曉。 印象深刻,反而是那段時期,經過士多見到叔叔, 他的下巴貼着一塊膠布,久久不除。 後期,大抵士多建築結構不符合屋宇署規格,涉及僭建問題, 整個士多連同其他搭建的舖位,全被清拆,從此這間士多消失在太子的版圖上, 彷彿未曾存在過,亦未見再有人提起它。 而發生清拆事件前數年,叔叔突然神秘消失,沒再看見他現身士多 (原因不明,可能年紀大,不宜操勞,或另有隱衷,一切要問叔叔家人先知), 所有工作由叔叔兒子承擔, 以致後來發生士多清拆事件,也是由叔叔兒子親自處理。 人大了,受工作和生活壓力折磨,慢慢對身邊發生的事情變得冷漠,不願意付出, 關懷他人,我想,如果我們能早點關注這些一直陪住我們長大的老店, 在它們遇上困難時候,主動施以援手,即使力量微薄,可能幫到它們, 繼續生存,叔叔的士多亦有保留餘地,逃過一刀切,被全部拆卸的命運。 士多原址,現已淪為別人的散貨地,中午至下午時間,經常見到有人在此空地一帶聚集, 推着手推車,點算交收貨品,多可惜和浪費空間! 順帶一提,太子有一間兼買香燭衣紙的老店──萬豐士多 (最初是以一般士多形式經營,但生意不景,加上同一條街有店舖開設售賣香燭衣紙, 生意做得有聲有色,士多便開始兼營售賣拜祭用品。) 說一件事給大家知,我哥讀幼稚園時,私自離家出走和同學玩耍,不知所踪, 我媽大驚,往街上四處問人,有沒有見過我哥出現,幸得老闆娘幫助, 說見過我哥,知道我哥行蹤,我媽才得以找回我哥。 各位有興趣,想瞭解多些萬豐士多的故事,可親身到士多拜訪老闆一家。 不過,早前因租金問題,萬豐士多由大舖搬遷至小舖,新舖地方淺窄,重新裝修, 難免失去舊舖的老店味。 新舊兩舖相隔數步之遙,大家可先到舊舖(津津好金の味舊址隔離), 找找在士多舊舖門外擺放圓枱坐着的老闆兒女,老闆兒女出現時間不定, 星期一至五通常在下午較後時段至夜晚現身,假日可能在日間早少少時段出現, 再根據舊舖門口貼着的告示,前往新舖拜會老闆和老闆娘,瞭解他們的奮鬥事蹟, 然後買樽士多自家煲製的羅漢果水、薏米水解渴,支持小店。 信我,去完士多一定不枉此行,有所得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