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富之道無它,惜緣、佈施而已。惜緣使我們無憾,佈施使我們成為真正富有的人。 有一位很想成為富翁的青年,到處旅行流浪,辛苦地尋找著成為富翁的方法。幾年過去了,他不但沒有變成富翁,反而成為衣衫破爛的流浪漢。 最後,他想起了寺廟裏的觀世音菩薩。他知道菩薩無所不能、救苦救難,就跑到廟裏,向觀世音菩薩祈願,請求菩薩教他成為富翁的方法。 觀世音菩薩被他的虔誠感動了,就教他說:“要成為富翁很簡單,你從這寺廟出去以後,要珍惜你遇到的每一件東西、每一個人。並且為你遇見的人著想,佈施給他。這樣,你很快就會成為富翁了。” 青年聽了,心想這方法真簡單,高興得不得了,就告辭菩薩,手舞足蹈地走出廟門,一不小心竟踢到石頭絆倒在地上。 當他爬起來的時候,發現手裏粘了一根稻草,正想隨手把稻草去掉,猛然想起了觀世音菩薩的話,便小心翼翼地拿著稻草向前走。 路上迎面飛來一只蜜蜂,他想起菩薩的話,就把蜜蜂綁在稻草上,繼續往前走。 突然,他聽見了小孩子號啕大哭的聲音,走上前去,看見一位衣著華麗的婦人抱著正大哭大鬧的小孩子,怎麼哄騙也不能使他停止哭泣。 當小孩看見青年手上綁著蜜蜂的稻草時,立即好奇地停止了哭泣。那人想起菩薩的話,就把稻草送給孩子,孩子高興地笑起來。婦人非常感激,送給他三個橘子。 他拿著橘子繼續上路,走了不久,看見一個布商蹲在地上喘氣。他想起菩薩的話,走上前去問道:“你為什麼蹲在這裏,有什麼我可以幫忙嗎?”布商說:“我口渴呀!渴得連一步都走不動了。” “那麼,這些橘子送給你解渴吧!”他把三個橘子全部送給布商。布商吃了橘子,精神立刻振作起來。為了答謝他,布商送給他一匹上好的綢緞。 青年拿著綢緞往前走,看到一匹馬病倒在地上,騎馬的人正在那裏一籌莫展。他就徵求馬主人的同意,用那匹上好的綢緞換了那匹病馬,馬主人非常高興地答應了。 他跑到小河去提一桶水來給那匹馬喝,細心地照顧它,沒想到立志高遠,腳踏實地;刻苦鑽研,勤學苦思;穩定心態,不餒不棄!才一會兒,馬就好起來了。原來馬是因為太口渴才倒在路上。 青年繼續騎馬前進,正經過一家大宅院前面時,突然跑出來一個老人攔住他,向他請求:“你這匹馬,可不可以借我呢?” 他想起觀世音菩薩的話,就從馬上跳下來,說:“好,就借給你吧!” 那老人說:“我是這大屋子的主人,現在我有緊急的事要出遠門。這樣好了,等我回來還馬時再重重地答謝你;如果我沒有回來,這宅院和土地就送給你好了。你暫時住在這裏,等我回來吧!”說完,就匆匆忙忙騎馬走了。 青年在那座大莊院住了下來,等老人回來,沒想到老人一去不回,他就成為莊院的主人,過著富裕的生活。這時他才悟到:“呀!我找了許多年成為富翁的方法,原來這樣簡單!” 這是一個日本童話,它有深刻的啟示意義。生活在這世界上的大部分人,就像故事中的青年,都想成為富有的人,一般人想到有錢就會富有,層次高一點的人除了錢,希望精神上也能富有。 什麼樣的人才算富有呢?富有的標準不是財貨的多寡,而是以能不能佈施給別人來衡量的。能給出去的人才算富有,只能私藏為己用的人,即使家財萬貫,也算是貧窮的人! 什麼樣的人才能佈施呢?簡單地說,就是“惜緣”的人。因為能珍惜每一個因緣,甚至不棄絕和我們擦身而過的人,才使我們能佈施而沒有一點遺憾,有遺憾就不能說是富有。 因此,真正通向富足的道路,不是財貨的堆積,也不是名利的追求,而是珍惜我們所遇到的每一件東西、每一個人,處處為人著想,佈施給別人。 臺灣有兩句俗語,一句是“一根草,一點露”,說明瞭人的福分是有限的,上天雨露均沾,強求也沒有用。 還有一句是“草仔枝也會絆倒人”,就是不要輕視小草,小草也能讓我們跌傷的。反過來說,一根草的因緣何嘗不能幫助我們呢? 致富之道無它,惜緣、佈施而已。惜緣使我們無憾,佈施使我們成為真正富有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