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時,從佩斯那邊遠眺皇宮區,腦裡總會想起了另一個東歐城市----布拉格。兩個城市都有一邊是城區,一邊是皇宮城堡區,中間隔著一條河,上面也有一條挺有名的大橋。不過,當我一踏進布達佩斯的皇宮區,所有的猜測都隨即幻滅了;二城的氣勢明顯不同,感覺完全不一,布達佩斯的皇宮區也較布拉格的大得多。 皇宮區坐落在城堡山上。要上城堡山的捷徑就是搭纜車,不過聽說有體能好的人會挑戰走登山步道上去。有自知之明的我當然花錢買時間留體力,付了1000 HUF (約35港幣一人)坐纜車上去。纜車跟香港的很像,軌道卻沒香港的長;感覺像是一上車就差不多要下車了。起程時,只看得見眼前的鎖鏈橋;但隨著纜車越行越高,我們便慢慢看得到對岸的佩斯,以至整個布達佩斯的景色也盡收眼內。到達後,山頂纜車站外面也有一個很棒的觀景位,從好正中的位置鳥瞰鎖鏈橋,不少游客都三五成群擠著要拍照。 纜車站的左邊是布達皇宮的入口,右邊則可通往馬提亞斯教堂和漁夫堡等景點。布達皇宮宏偉得很,書本說它是巴洛克和文藝復興式的建築;但較讓我關注的,倒是它與匈牙利歷史的緊密關系。布達皇宮是歷代匈牙利國王的居住地,見證著匈牙利整個民族史的盛與衰,陪著國家走過了一場又一場的戰爭。是勝利還是失敗,都曾在這裡留下痕跡。 皇宮初建於14世紀,但現有的文藝復興式風格則在15世紀才修成,那時正是匈牙利王國的全盛時期,藝術文化和建築設計均達到了巔峰。但16世紀時,皇宮經歷了連場浩劫,先是土耳其軍隊的入侵,在是蔓延全歐洲的黑死病;皇宮一度被遺忘,直到17世紀哈布斯堡王建立奧匈帝國時才回復繁華。可是第一次世界大戰後奧匈帝國戰敗,布達皇宮唯有再度被荒廢。1930年重建過後,復國在望,卻再一次遭到戰火摧殘;第二次世界大戰的發生讓一霎那的盛世飛灰湮滅。現在我們所見的布達皇宮,是它復修復修再復修後的面貌,見證了驚濤駭浪的歷史痕跡,見證了匈牙利國民的血於淚。 現在的布達皇宮被用作不同的用途,有美術館(路德威格美術館Ludwig Muzeum),畫廊(匈牙利國家畫廊Magyar Nemzeti Galaria),圖書館(賽切尼圖書館Szechenyi Konyvtar)和歷史博物館(布達佩斯歷史博物館Budapest Torteneti Muzeum);但入口依然保留了建於1903年的大門,還有當年那莊嚴的階梯。皇宮花園內也有漂亮的雕像和噴泉,多瑙河景色一覽無遺。 點擊圖片放大 +2 離開皇宮往漁夫堡方向走,沿途都是賣紀念品的小店,也有幾間cafe。我們坐下來喝了杯,便繼續往前走。走著走著,便看得見馬提亞斯教堂色彩斑斕的塔尖,然後,朝著塔尖多走幾步,就到達了聖三位一體廣場。 聖三位一體廣場與馬提亞斯教堂相連,中間樹立著的是黑死病紀念碑。它是我在歐洲看過的第N個黑死病紀念碑,在維也納也有同樣設計的紀念碑。這場瘟疫,大概不只是奪去了當時人們的生命,更曾於整個歐洲大陸留下過沉重又悲傷的陰影。 相反,旁邊的馬提亞斯教堂就是匈牙利帝國繁華的像征,是歷代國王加冕的地方,也是皇室婚禮舉行的教堂;地位好比英國西敏寺。說真的,在歐洲快兩個月,去的城市多了,會漸漸覺得每間教堂都差不多;但眼前的馬提亞斯教堂卻讓我有很深很深的印像,大概是因為它那橙橙黃黃的屋頂。我也說不出那屋頂給我什麼樣的感覺,但就是很難忘,可能只是因為它的用色很特別。 聽說教堂曾被土耳其軍隊改為伊斯蘭教的清真寺,裡面的壁畫也因此而曾被燒毀;可惜我到達教堂的時候已經太晚,教堂已關門,不得進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