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知道,人類可是能挖掘到3000萬年前魚類化石的“盜墓專家”,連恐龍骨架都弄得到,卻從未發現過“美人魚”的丁點痕跡。 3000萬歲的魚骨化石 科幻版美人魚骨頭 沒有“美人”骨,也就算了,可能數量太少,或者其他亂七八糟的原因,沒能順利保存下來。可是,從公元前2500年算起,人類航海史漫漫長長將近五千年,就沒一星半點兒“美人魚”值得考究的記錄。 現在的海洋生物學界,大多認為食草的海洋哺乳動物“儒艮”,就是民間傳說的美人魚。 吃飯中的儒艮 側面“美照” 據說,很多水手常年在海上航行,在海面水霧繚繞之時,看到肉乎乎的儒艮,以及豐滿的雙乳,就幻想出了“美人魚”。 我擦,到底哪里像? 美人魚,不是應該長這個樣嗎? 陰經短小 增大膠囊 PEINEILI 倍耐力 會不會,當時人們看到的是海女呢? 韓國博物館,海女 海女,是種職業。 譬如日韓那樣的島國,海洋是島民們的大“牧場”。為了養家糊口,海女們練就“憋氣兩分鐘,下潛二十米”的好功夫。一天下潛幾十甚至上百次,就為了逮捕愛趴岩石的鮑魚,還有珍珠貝、章魚、海膽之類的海貨。 海女收入可觀,但是很挑人。身體健康、肺活量超強、潛水技能過硬的女孩兒才能擔當。她們成年累月承擔著潛海的風險和辛勞,有著各類健康隱患。後來,人工養殖技術越來越強,越來越少的年輕人選擇加入海女隊伍,海女日漸後繼無人。 現在海女們平均年齡60多歲,成了“海阿姨”。而就業總人數,把日本韓國加在一起算,也超不過一萬人,屬於“瀕危”人群。 賺錢不易,海阿姨還在堅守 不知道為啥,總感覺她比美人魚更美。 我腦袋中的美人魚長這個樣 如果世界上真的有或者曾經有美人魚,按照我這個理科生的思維來推斷,它也應該是: 胖子。身上沒點兒脂肪儲備,還想下海?科學證明過的,大多數因海難而死的人類,是凍死的,而非淹死。試想想,無論是鯨魚、海獅、海象之類的海洋哺乳類動物,全部都是胖嘟嘟。美人魚常年生活在海洋中,沒有人類的潛水服,要保持體溫,必須得胖。 美人魚就得這麼胖 小矮人。既然它不是一坨肉,肯定有骨骼支撐。如果是大個頭,很容易被人類看到、偵測到,而且骨骼強度比較難支撐身體,它上岸得靠爬。想想海獅上岸的蠢笨樣~~美人魚得是個矮子。 蠢萌 就算嫁給王子,也天天愁生育。畢竟是跨物種戀愛,就算全世界祝福,DNA也得擋道,生育困難戶。 再說,美人魚就算真是人身魚尾,看上去應該是個哺乳類,可萬一它就是魚類,咋辦?你看,它有魚尾,魚鰭。在海里生存,淡水和氧氣,怎麼來? 如果像鯨魚那樣用肺呼吸,就不可避免地到海面上透氣,還得暴食,用食物“喝淡水”,不停奔波於深海與海面。 那還不如有個魚類的鰓,吸收水中溶解的氧氣,直接供應到血液中。廢氣二氧化碳也從鰓中排到海水中。喝水也方便,直接張口就喝,再通過身體內部的構造保存淡水,濾掉過多的鹽分,保持身體的滲透壓。 瞅啥瞅?鰓是我的秘密武器 睡覺的問題,也能很好的改善,不用想方設法去海面睡覺、吸氧。也不用擔心漂浮著長發的頭顱,嚇到過往的水手和船員。(有點瘮得慌~~) 個人感覺,美人魚做“魚類”,是最智慧的選擇。 再比如,美人魚吃飯需要用上尖牙。算了,不說了。再說下去,我鐵定要遭千萬人唾棄,罵我損毀了美人魚的美好形象。 另外,糾個錯。之前寫的《羊水和海水的成分》一文中,有個小bug,原始海洋形成時的那場大雨,實際下了上百萬年,我給錯寫成“這雨一下就是幾千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