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烤箱,奶香和著芋香的濃郁滋味,立即竄出來,咬一口剛烤好的芋頭酥,就像大口品嘗正從焢窯裡取出的芋頭般,聞起來香,內裡鬆軟卻又綿密,帶著微微的熱度,「有夠ㄙㄤ耶!」(台語)這是台中大甲的「先麥芋頭酥」,每一口在芋頭酥裡所嘗到芋香,都是當天現採。「我們的芋頭都是早上要做之前採收的!」先麥食品董事長吳聰朝,就是大家口中的「阿聰師」,他說「新鮮」是芋頭酥美味的關鍵,「如果工廠在台北就沒辦法了!」大甲盛產芋頭,從先麥的工廠開車到最近的芋頭田,不到十分鐘即達直資中學。天時地利的好芋頭說起大甲芋頭好吃的原因,淵源竟是兩次重創台灣中部的水災,民國四十八年的「八七水災」,和五十二年的「葛樂禮颱風」,造成大甲大安溪水位暴漲,將河裡的砂質土帶到了鐵砧山下的農地上,正好適合芋頭生長。芋頭種植早期極需水分,大安溪就在一旁;然而,收成前卻又必須保持乾燥。每年冬天,乾冷的東北風正好從大安溪的海口往農地送,彷彿是為此地的芋頭而吹。天時、地利,造就了大甲芋頭的好品質孔聖堂中學banding。而「人和」,則讓大甲成為芋頭的代名詞。民國八十七年,大甲芋頭大豐收,造成一斤只要三至四元的低價。當時開糕餅麵包店的阿聰師,收到種植芋頭的親戚捧來的芋頭,和兒子吳生泉興起了用芋頭製作甜點的念頭,為生產過剩的問題出點兒力。父子花近一年工夫,不斷改進、琢磨,有「紫色玫瑰」之稱的先麥芋頭酥,終於成形。他們將整個芋頭的意象轉化為糕點,芋頭酥螺旋狀的外觀,就像芋頭本身輪紋狀的外表;而品嘗內餡,就像是在吃新鮮的芋頭一樣,內裡鬆軟可口,外皮酥脆芳香uche傳銷。現在,芋頭價格穩定,一斤約三、四十元。而目前大甲種植芋頭的面積超過四百三十公頃,幾乎全年皆可採收,產量為全省之冠。掛上「大甲」二字的芋頭,似乎就是品質保證,這也讓芋頭和芋頭酥都成為「大甲三寶」(鎮瀾宮、草蓆、奶油酥餅)之外重要的當地特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