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中櫃子裡並非一年四季都收藏著巧克力,等著不時嘴饞去掰兩片來吃。可是上餐廳,尤其是巴黎的法國餐廳,巧克力做的甜點是我最常點的。在巴黎街頭散步閒晃,也很難不下意識的晃到某個好吃的糕餅店,一腳就踩進店裡買一塊巧克力派,邊走邊吃HIFU。香氣 藏於嚴格條件的絕美很多年前,巧克力對我只是一種單純的食品,不比一包洋芋片或是一盒餅乾更吸引我。嚴格來說,真正讓我開始想認識巧克力是巴黎的巧克力名店——「巧克力之家」(La Maison du Chocolat)。我大概是在哪本雜誌或是報紙上讀到這家店,文章作者盛讚其味道有多好。基於好奇,我真的按圖索驥的找去。我一直記得那個印象:踏入「巧克力之家」時迎面撲鼻而來的香味皮秒激光邊間好。那時當然還不知細辨巧克力的香味,只覺得好聞。有點經驗後,才知道絕多數巧克力店裡的巧克力香味其實有過多的香草味,過多的焦糖味和煉乳味,真正展現巧克力本身絕美細膩香氣的店其實很少。後來知道,巧克力的香味唯有在鮮度非常清新時,產品保存在最佳的控濕控溫狀態下,才會散發如此兼具清靈與豐美的味道。因此我學到巧克力的第一堂課是「香氣」,也是後來辨識品嘗巧克力的第一動作。那次我自然買了幾顆非常昂貴的巧克力來吃,一嘗之下,完全改變過去對巧克力的看法,也促成我寫出《巧克力千年傳奇》一書Reenex。為了寫書,我當時五度採訪「巧克力之家」的創始人Robert Linxe,他同時也是著名品牌法芙娜巧克力的首席顧問,他每次都花很多時間回答我各種製作問題,教我品嘗每一款巧克力,分辨味道,判斷品質,瞭解工業手工之間的差別,知曉產地品種間的關係。我很慶幸自己的巧克力啟蒙之師,竟然是這位被喻為最偉大的巧克力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