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囊卵巢診斷標準是什麼?符合幾項才算確診?「月經總是拖拖拉拉」、「體重一不小心就往上飆」、「為什麼排卵這麼難捉?」——許多女性在備孕或日常健康管理中,常常被一個名字反覆提起:「多囊卵巢症候群(PCOS)」。然而,它不像一般疾病有單一病因與明確病徵,反而像是一幅模糊的拼圖,每一塊症狀都是線索,但必須湊齊幾塊才能拼出真正的全貌。這篇文章,帶你走入PCOS的診斷邏輯,了解什麼是**「鹿特丹標準」,又要符合幾項才能確診**。如果你對這個名字既熟悉又陌生,不妨停下來,給自己一段時間,好好認識這位「多面貌的身體提醒」。一、什麼是多囊卵巢症候群?多囊卵巢症候群(Polycystic Ovary Syndrome, PCOS)是一種常見的內分泌代謝失調,影響大約 5%~15% 的育齡女性。它的「多囊」並不是指真的長了很多囊腫,而是卵巢內存在多個未成熟的濾泡,造成排卵異常、月經不規則、雄性荷爾蒙過高等一系列問題。但正因為每個人的症狀表現不盡相同,醫學界便制定出一套統一的診斷標準——也就是我們接下來要說的「鹿特丹標準」。二、鹿特丹診斷標準:三選二即可確診2003年,歐洲生殖醫學學會與美國生殖醫學學會共同提出「鹿特丹標準」,至今仍是診斷PCOS最廣泛使用的準則。這個標準列出了三大核心特徵,只要符合其中任意兩項,且排除其他疾病,就可被診斷為PCOS:1. 排卵功能障礙(Ovulatory Dysfunction)表現為月經不規則、稀發排卵甚至無排卵月經週期過長(>35天)、過短(<21天)、或經期完全不來若無法自然排卵,受孕機率大幅下降2. 高雄性激素表現(Hyperandrogenism)可透過血液檢查確認雄性激素指數偏高(如睪酮、DHEA)或表現為外觀症狀:痘痘、落髮、體毛增多(多毛症)3. 多囊卵巢外觀(Polycystic Ovarian Morphology)超音波檢查發現卵巢內含有多個未成熟濾泡(通常 >12個以上),排列呈「珍珠串狀」卵巢體積也可能大於一般標準(>10cm³)✅ 只要符合其中兩項,即可確診為PCOS。這代表:即使你超音波顯示正常卵巢外觀,只要有月經異常與高雄性激素表現,也可能被診斷為PCOS。三、不是所有多囊卵巢都代表有PCOS很多人看到超音波報告寫著「多囊樣卵巢外觀」,就驚慌以為自己得了PCOS。但其實:「多囊樣卵巢」 ≠ 「多囊卵巢症候群」!青春期女性、運動員、甚至壓力大或節食者,都可能一時出現多囊外觀,但若沒有月經異常或高雄性激素,就不構成PCOS的診斷。因此,診斷需要整體評估,不能只靠單一指標。四、診斷後的下一步:不要驚慌,而是學會管理PCOS雖然無法「根治」,但透過生活調整與醫療介入,大多數女性都能有效控制症狀、恢復排卵,甚至順利懷孕。管理建議包含:體重控制:減重5~10%即可改善排卵與荷爾蒙水平均衡飲食:低升糖指數飲食可改善胰島素阻抗規律運動:有助穩定內分泌、增強代謝必要時藥物協助:如調經、助排卵或控制雄性激素五、結語:診斷,不是終點,而是認識自己的一道門多囊卵巢不是病,它是一種身體給妳的「調頻訊號」:也許你需要放慢腳步,也許你需要改變生活方式,也許你該多愛自己一點。懂得診斷標準,不是為了貼上標籤,而是讓我們在茫然中找到方向——原來,這些不規律與不舒服,是可以被理解、被處理的。願妳走過診斷這道門,學會與身體好好相處。因為認識自己,就是最好的療癒起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