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有一個月就是母親節了,你是否還記得這個節日,是否覺得母親值得有這個節日?想到母親節,我想起了幾個平凡而偉大的母親,他們的故事是那麼讓人動容,感覺母親節這一天都不足夠,值得把每天都過成母親節。母親對孩子的期望樸素而真實——李煥英2021年,大火的電影莫過於《你好,李煥英》了,這部電影是賈玲為了自己的母親而創作,相當的成功。它觸動了人們內心最深處的溫柔,喚起了人們對“子欲養而親不待”的反思,引起了太多共鳴。影片中的歡笑和淚水,何嘗不是我們生活的真實呢?孩子小的時候,事事依賴母親,母親就是他的天,就是他的地。長大後,有了自我意識,就開始認為母親期望過高、管事太多,和母親之間的關系劍拔弩張。看到孩子的變化,母親們是傷心的,而孩子是沒有察覺的。可能直到母親老了,自己上了年紀,有了孩子,才慢慢意識到。但是母親剩下的時間已經不多,報答的機會越來越少。其實母親對孩子的期望都是樸素而真實的,會隨著孩子的發展變化而變化。孩子小時候,母親對孩子的期望最高,認為孩子就是無人可比的天才,將來會很有出息。隨著孩子慢慢長大,這個期望會逐漸降低,降到孩子能承受的範圍,讓他跳出舒適區,在“最近發展區”成長。不變的是,從小到大,一切的要求和督促,都是建立在“只要健康快樂就好”的前提下。可是,很多孩子不懂母親的心,偷偷地以為母親眼裏只有別人家的孩子,這是對母親最大的誤解。看完《你好,李煥英》,相信你會明白,每個母親都如同李煥英一樣平凡,對孩子的期待也是同樣普通,那你就真的理解了母親的苦心。母親可以為了孩子不辭勞苦——李靜芝2021年,對李靜芝來說是幸福快樂的一年。她苦苦找了32年的兒子,終於回到她的身邊,他們一起吃飯、一起旅遊,彌補著32年的缺憾,活成了很多人想要的樣子。李靜芝感慨說,六十歲前流淚活,六十歲後笑著過;鬥轉星移一甲子,乾坤鎖定幸福來。她的兒子嘉嘉2歲半時,在一個酒店不幸失蹤,李靜芝不放棄,開啟了尋子之路。沒想到一找竟然是32年,從芳華尋到花甲。錯過了最好的時光,錯過了兒子最重要的成長時刻。這32年,她成了有名的“打拐媽媽”,不僅僅是找到自己的兒子,還幫助29個家庭找到失散的孩子,第30個孩子才是自己的兒子。李靜芝的善良令人感動,不是在為自己謀福利,而也在為他人分憂解難,實在是難能可貴。孩子走失,是讓人傷心欲絕的事情,很多人會因此被打倒,從此一蹶不振,每天以淚洗面。有的努力一段時間,感覺無望也就不再堅持了。而李靜芝卻有著不放棄、不拋棄的勇氣,以自己薄弱的身軀,堅持32年,全國奔走,真的是有毅力、有擔當。這種母愛的偉大,要說感天動地也不為過。走失的孩子認親容易,回歸家庭很難,因為他已經習慣了當地的生活,有了自己的事業和朋友圈,重新開始面臨的挑戰也非常之大。而嘉嘉卻能回顧,非常難能可貴。對李靜芝來說,這是對她不離不棄母愛的最好報答,李靜芝這樣的母親值得擁有更好的人生。母親可以為了孩子不惜一切代價——許敏2021年,最悲情的母親莫過於許敏了。養了28年的孩子不是自己的孩子,傾其所有救治孩子,卻和她反目、拉黑。孩子因病醫治無效去世,也沒有見上最後一面。就像許敏說的,姚策真是不明不白的生,不明不白的死,比竇娥還冤。姚策2歲多的時候,體檢發現是乙肝,許敏沒有多想,而是自責不已,認為是自己沒有照顧好。正是母愛太濃烈,才會把責任攬到自己身上,不會多想。很多平凡的母親也是如此,有個學習寫作的朋友,忙著看書寫作,孩子病了,她自責說,都是因為以為自己太忙,而疏忽了對孩子的照顧,才讓孩子遭受病痛,因此非常懊悔。其實,孩子生病,真的不一定是母親的錯,很多因素並不是我們所能控制。許敏卻帶著這份自責,對姚策更加疼愛,讓他上最好的學校,給他安排好輕松的工作,為他買房子、裝修房子、舉辦盛大婚禮,承擔他創業失敗的經濟負擔,還要幫忙還信用卡。都快30歲的人了,還是捧在手裏怕摔了,含在嘴裏怕化了,對他的照顧真是無微不至。對於姚策的肝病,更是嘔心瀝血,20多年花費數十萬元,到各地救治,期間的辛苦可想而知。得知姚策病重,她心急如焚,甘願割肝救子,希望他能繼續活下去。不幸的是,她竟然不是姚策生物學上的母親,簡直是晴天霹靂。為了尋找姚策的親生父母,找到肝源救治姚策,也是勞心費力,歷經波折。可是換來的卻是沒有人願意給姚策換肝,竹籃打水一場空。還惹得各種被黑、被罵,搞得心力交瘁。許敏本來可以有一個安定舒適的生活,卻因為一場人生錯換,而導致如此不堪。每個母親付出母愛的初衷,絕不是想獲得什麼報答,而是一個身不由己的習慣。但最終換來一地雞毛,是每個母親都不願的。那些為了孩子不惜一切代價的母親,值得周圍的人付出善意,給予溫暖和寬慰。母親也許是這個世界上最無私的物種,從孩子出生後就把自己搞丟了,全部心力花在孩子身上。希望母親們這份付出,能被更多人看到,能得到更多人的理解和關愛,幫助她們把每一天都過成母親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