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遊是一種態度 每個人都可以有離家出走,漫遊他方的理由。然而華人社會的文化並不如西方文化般重視旅遊,往往把「遊子」形容得漂泊悲涼。在廿一世紀的全球化之下,旅遊越來越普及,遊山玩水的人也越來越多。旅遊是消費、享樂、自我挑戰和破壞,還是要讓自我不斷反詰、思考,有時甚至是遺忘,拋掉常軌社會下的種種桎梏、紊亂和謊言,然後重新發現生命裡教人驚歎的火花? 隨著看待生命與世界的不同,人生歷練的累積,旅遊的深度和追求也會有所不同。本課程會透過六位不同態度的旅人,與同學一起探索旅遊的無限可能性,從而重新思考自己和世界的關係和距離。 第一講 內景Vs外景環保旅遊意識推廣組主席萬大偉先生(現為環保旅遊意識推廣組主席、香港中華文化促進中心委員、《野外動向》顧問及Asiareps Ltd.負責人,並為資深旅遊業培訓導師,積極推動可持續發展旅遊。) 第二講 極地視野「中國極地博物館基金」創辦人李樂詩博士(李樂詩博士是第一位踏足地球三極(南極、北極、珠穆朗瑪峰)的中國女性。她極力推動科學普及、環境保護,為香港與中國內地的科考,繼續不懈地探索與追求。) 第三講 尋找故事的人旅遊作家金鈴(土生土長旅遊作家,根據考古實證、風土民情,揉合科幻愛情元素,以歷險小說作藍本,加上個人親身經歷,開拓出香港文壇嶄新的旅遊小說作品。) 第四講 天方夜譚葉家樂先生(中東的遠古文明本與他風馬牛不相及,他偏跑到敘利亞尋找新月沃土的遺跡,到伊朗看拜火教的天葬場,到也門看二千五百年前的摩天大廈。葉家樂目前於沙地阿拉伯工作。) 第五講 貧窮中的富裕與富裕中的貧窮公平貿易推動者趙善榮先生、「Roundtable Knowledge Walker」負責人徐岱靈小姐(趙善榮先生:早年畢業於香港中文大學,曾到印度實地了解聖雄甘地及德蘭修女的事跡。2004年開始了「從南(極洲)到北(極圈)」之旅,於2005年成立「香港公平貿易動力」,協助貧窮國家弱勢社群的發展。)(徐岱靈小姐:中大新聞系畢業,旅遊是為了站在前線看世界。遠赴印度當義工半年,協助當地貧民窟孩子籌募學習經費。其後踏足南美及墨西哥「考察民情」,最愛遊走尋常百姓家。著有《喝一口恆河水》,兼於不同媒介推廣文化旅遊。) 課程策劃/主持:鄒頌華日期:2006年9月21日至10月19日逢星期四時間:傍晚6時至8時地點:香港大學莊月明樓P4室詳見:香港大學通識教育網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