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被邀請到澳門的聖若瑟第六教區中學演講,感動至深。 校園很大,中間還有一個古雅的涼亭,綠葉成蔭,好一片春風化雨。我才步入禮堂,被眼前所見震懾...近百名學生列隊成一排,捧著我的一本本作品,靜候我的出現.他們看見我,一陣騷動,我替他們逐一簽名,差不多四十分鐘後才開始講座。 演講的地方是一個體育館,三面觀眾席,坐了1600師生,感覺好像身處紅磡體育館,比我以前在香港的大學演說還要震撼!學生很熱情,大都用心聆聽我這位遠度而來的作者,講述旅遊文化和創作經驗。整個過程都很順利,直到出現一段小插曲... 當時,有位同學提問,想知道我對人世間生離死別的看法。我一聽,忽然想到自己逝世多年的舅父。當時,我只有10歲;但至今我仍清楚記得他當年的容貌。他教我喜愛大自然,他鼓勵我熱愛文學。他對我的影響,潛移默化。我聽到這位學生提問的一刻,才驚覺自己此刻對文藝的熱誠,是受他薰陶。可惜,我不能親口跟他說一聲多謝。忽然,悲從中來,一時感觸,熱淚盈眶。大概,是因為今天的我,被澳門學生真誠所感動,才會把多年冰封在心底的傷懷解凍,彷彿回到童年重拾一份久違的思念。 那位提問的同學:因為你,令我反思親人自小對我的教誨;因為你,令同學明白長輩對自己的影響並非一朝一夕。我們,往往在成長多年之後的某年某日,才猛然頓悟父母師長曾經悉心栽培。能擁有,便要珍惜!親情如是,友情如是,師情如是。 詠(那位提問的同學):謝謝你的提問,我沒有不開心,反而感激。 在此,謹向在講座之後,默默等待我簽名的百多名同學,衷心說聲: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