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夜乘卡塔爾航空經多哈轉機來到伊朗。猶記得在飛機停泊前,我看到黑夜中點點燈光,窺探黎明前的伊朗市街,心中不其然興奮起來。想到快要到訪波斯大國、揭開伊朗神秘面紗……德黑蘭機場辦理落地簽證手續比預期中快,我五時半便來到達酒店稍事休息。早餐之後,才開始一天的行程。伊朗以回教政教合一,建立共和國政府。二十年來,沒有改變以往女性在社會上的卑微地位。女人,不論住民抑或遊客,必須包裹頭巾,著長袖衣服,衫長過臀部。暴露肌膚,是伊朗一大禁條。另外,我也注意到男女授受不親,街上絕少踫到男女交往(親人除外)。即如乘的士,也有綠色的士專供女乘客用,男人不得乘搭;反而黃色的士,可供兩者通用乘坐。看著街角亭前,男的站在這兒,女的靠在那邊,不覺也混淆起來──究竟,伊朗這個社會,是鄙視女性,抑或過度保護女性,才有如此繁雜苛條? 設拉子Shiraz,有人口一百九十萬,雖然不再是首都,但波斯輝煌文明,卻令它成為遊客必到的地方。古城面積不少,城牆外有一道門,上面放了一部可蘭經(Guran Gate),喻意所有經過這裡的人,都會受到祝福。入城便到達Karimkhan Castle(Arq-karim),城堡內有一個Bathroom of Vakil。以前,這裡是皇宮,後來曾變成囚室。由於當時囚犯入城前先要洗浴,結果Bathroom那一部份的泥沙經年累月受沖蝕,城堡一柱傾斜下陷,成為今日的傾斜城樓。城堡內有水池、花園和宮室。雖然面積不大,但處處可見匠心獨韻雕石和柱廊,平實又見器用。從城堡轉出大街,鑽入內巷,我發現一間叫瓦基爾的清真寺。設拉子又名夜鶯與玫瑰之城,藍色黃色小磚砌成的圖案是最矚目的代表。正午日光下,寺內清靜的氣氛令人肅然。偶有信徒像鬼魅般出沒,瞬即又消失於長聽柱廊之後。女士披著長布進入大廳,仿如幽靈般穿梭,倒是一種風景。 未到伊朗之前,對她的歷史不甚了解。但反而回來之後,才認真讀她的過去...阿拉伯帝國、伊兒汗國、帖木兒帝國和薩非王朝西元前4世紀中葉,波斯帝國國力式微,遭亞歷山大帝國所滅。中世紀至至西元18世紀初先後由阿拉伯人、土耳其人與蒙古人統治。16世紀初,依斯馬依·薩法威(Ismail Safavi)抗拒鄂圖曼土耳其帝國,建立薩非王朝,並以回教什葉派為國教。18世紀初贊德王朝(Zand Dynasty)、卡加王朝(Qajar Dynasty)相繼崛起,但因長期戰亂,國勢衰竭,屢次受到外國入侵。俄羅斯帝國攫取大片領土。英俄為了防堵德國勢力深入中東,1907年協議瓜分波斯,俄國控有北部,英國佔有南部,僅留中間作為緩衝區,仍由卡加王朝治理。巴勒維王朝時期1921年2月21日,禮薩·汗上校發動軍事政變,佔據德黑蘭,1925年取得王位,建立巴勒維王朝,於1935年改國名為伊朗。1941年禮薩·汗遜位,由其子穆罕默德·禮薩·巴列維繼位。巴勒維執政時期,美國為了獲得伊朗的石油及保持在中東的利益,大力扶持巴勒維王朝,伊朗強大的軍力儼然成為波斯灣地區的警察。其後伊朗人民開始推翻巴勒維國王,但美國的中央情報局則1953年在伊朗發動政變,阿賈克斯行動重新支持專制的巴勒維國王,這導致了伊朗人民的不滿。1963年巴勒維國王宣佈施行白色革命,依照美國的藍圖來進行伊朗的農業與工業改革,例如土地改革、給予婦女選舉權、森林水源收歸國有、工人參加分紅並限制宗教勢力等措施。白色革命使伊朗迅速工業化及現代化,惟發展國防與基建的零配件與工業原料完全依賴國外,使經濟更加依賴西方,並沒有建立自足的體系。工業與社會的嚴重不均衡加快了通貨膨脹,使經濟陷入困境;流入城市的人口過多,形成眾多無業人群,貧富懸殊,社會問題接踵而至。同時,巴勒維國王大舉逮捕伊斯蘭教士與加緊鎮壓民眾的反對思想,引起社會不穩。伊斯蘭共和國時期1979年,伊朗終於爆發了伊朗伊斯蘭革命,巴勒維政府被伊朗人民推翻。霍梅尼回國後舉行公民投票,廢除君主制度,改國名為伊朗伊斯蘭共和國,建立了回教共和制度,並在翌年修改國旗,自此美國與伊朗交惡。1980年9月22日,伊拉克總統薩達姆在美國支援大量武器下發動了兩伊戰爭,直到1988年8月20日停火,伊朗受損不少,但伊拉克更被這場戰爭拖得民窮財盡。2003年伊拉克被美英為主的聯合部隊佔領。由於美軍與伊朗相鄰,加深伊朗美國衝突,伊朗為了防範美軍入侵而大舉備戰。到底,在這持續了近2000年的混戰之前,波斯央央大國的堂皇是怎麼樣?下一站,我將要走進2500年前的時空。 到波斯波理斯(Perspepolis)遺址,是來伊朗最重要的目的。公元前518年,波斯帝國亞契米尼德王朝的大流士一世,下令在12500平方公尺高台上,興建一個最美麗的宮殿。皇宮用了155年時間才完成,堪稱波斯史上最偉大的建築羣。身處波斯帝國最輝煌昌盛的時期,幅員遼闊的廣大疆土,有著來自四方的使者,為了彰顯帝國的霸氣,在建築上便著重於營造博大輝弘的氣勢,從Xerxes城門、使者納貢之所的阿巴丹大殿、百柱廳、皇族私人寢殿……等,都可看到牆面上精細的雕刻,所代表的諸多涵義,不論是當時人的生活型態、帝國的神話傳說,甚至是當時各個國家的概況,多少都可從中窺見一二,實屬難得的文化資產。然而,到了公元四世紀,無往不勝的亞歷山大大帝來到這裡,長驅直入皇城,到了皇宮,設宴慶祝。正是酩酊大醉之時,他的希臘愛妃請求他為先祖報仇,一雪家門被波斯屠殺前恥。幾分酒意,加上英雄氣焰,一夜之間,皇宮付諸一炬,燒了幾日幾夜,燒掉幾個世紀的輝煌,燒去最漂亮的華蓋木樁。如今,只剩破爛不堪回首,遊人只能在片石斷柱間追思昔日風華。我爬上了山頂的皇陵,遠眺整片土地。在公元前401年和338年的Artaxerxes二世和三世的墳前,憶想波斯帝國最鼎盛的時候,百柱殿內羣臣共飲,精雕巨石壁下初上華燈。一代風流,即使只剩頓垣敗瓦,二千五百年前的藝術靈魂,仍然令人凝眸。{02/07/2007 金鈴按:有感之前逐篇刊出日記,致使版面累贅,因而精選並重新修訂至這樣的篇幅,以增可讀性。不便之處,敬請原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