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屋2023預計隨時會接受申請,涉及6個屋苑,包括安楹苑、安樺苑、安麗苑、啟悅苑、朗天苑及兆翠苑,共逾9千個單位,預計會以市價62折發售。網上的討論區或一些即時通訊軟件群組都有熱烈討論,特別是近期房委會收緊了公屋富戶審查,令更多公屋戶傾向由租轉賣,不過最新一期的居屋對綠表申請人施加了新的限制,就是會審查申請人及其家庭成員是否擁有物業,所以申請人在交表之前,必須為不合格的家庭成員除名。綠表申請人是以公屋換居屋,以往毋須資產審查,公屋住戶和合資格輪候公屋人士,只要獲得「綠表資格證明書」便可。不過自一宗名媛被殘殺的案件,疑兇因為持有物業仍能以綠表抽到居屋,令這個漏洞被社會重新審視,於是當局決定,綠表申請者及申請表上的家庭成員,申請截止日期之前的2年內,不得擁有在香港的任何住宅物業,一旦發現申請人虛報或瞞報,需負上刑事罪行。事實上,住公屋而又有能力買入物業,的確是享用了雙重福利,延誤真正有需要人士住公屋的機會;不過,部份住戶過往可能因為未住滿公屋10年,未需要做資產審查,故一些公屋二代出社會工作後成功買樓,離開父母獨自生活,也是無可厚非。這些已有物業的公屋二代如果尚未在公屋名冊除名,而其父母又有意申請居屋,在填寫家庭成員時加入其子女的名字,當局一核查時,就會發現申請人不符合資格,其父母抽居屋的夢想亦隨即幻滅,更有可能會被求搬離公屋。所以公屋戶要把握時間,盡快將有物業在身的子女從公屋戶口中除名。無形的入息上限與資產限額另外,雖然當局今次未能綠表人士加設入息上限或資產限額,不過在發生上述命案後,審查相信會趨向嚴格,筆者曾嘗試了解最新申請「綠表資格證明書」的程序,對方透露申請人需要在提出申請時,聲明自己仍然符合住公屋,即代表綠表申請人仍有入息上限及資產限額。如果能符合綠表資格,中籤的機會會較白表為高,而且按揭承數最高可達9成半,同樣高於白表申請人。而無論是白表或是綠表,中籤者買新居屋都可獲政府擔保30年,申請按揭毋需壓力測試和提供入息文件,但要向銀行申報家庭總收入,證明有能力供樓,其家人不需要同住,銀行審批亦較寬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