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請按揭的路上,往往未能順風順水。以往,銀行會提供「預批」服務,只要買樓前提交入息文件「試水溫」,順利的話就能預早獲批按揭,一個月內買樓毋須重新批核。不過,近年愈來愈少銀行提供「預批」服務,其中四間大行只剩一間;中小型銀行情況亦類似。到底原因何在? 最根本的一個原因,就是銀行的按揭部職員不夠。他們忙於處理已簽署臨時買賣合約的按揭申請,「預批」沒有多餘的人手去處理。此外,預批本身沒有法律約束力,準業主最終不一定要在預批銀行申請按揭,所以對於銀行而言,預批服務很多時候都無利可圖。畢竟很多人士都會先找銀行預批,正式買樓後,再去其他銀行查詢最低息和最高回贈的計劃上會。所以,銀行需要花費大量資源幫客人處理預批服務,當中只有一部分人會買樓。而這批會買樓的準業主當中,願意選擇預批銀行申請按揭的,又減少一部分,客戶轉化率不高,而銀行人手又不足。 預批不是做按揭的必需,只可以作為其中一個保險。如果借高達八成或九成的高成數按揭,要經過按揭保險公司審批,偶爾都會有未能獲批或成數不足個案,所以這類人士才會比較需要預批服務,但亦都不是必須的一步。一般而言,只要符合以下條件,即使申請高成數按揭風險亦都不大:一、入息達標二、文件齊整(有稅單、強積金(MPF)紀錄和糧單)三、僱主並非近親公司四、環聯(TU)紀錄良好五、沒有持有其他物業六、所持有的物業沒有業權問題 此外,現時市面上有不少網上按揭計算機,可以用來測試入息是否足夠借到所需貸款額。除了一些按揭上的奇難雜症外,網上的按揭計算機大多都可以解決準業主的疑惑。 當然,預批亦都有其必要,尤其是自僱或入息不穩定的人士。因為自僱人士一般有很多複雜問題,例如稅單是個人利得稅還是公司薪俸稅,股權的持有比率等等,這些都需要專業的按揭專員幫忙。即使不做預批,亦都建議找按揭中介或者銀行按揭總部的職員幫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