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法媽媽近日閱讀了哈瑞拉所寫的<21 世紀的21 堂課> (21 Lessons for the 21st Century),又看了Netflix 的電影<願者上網> , 兩者都不約而同談及社交媒體背後的演算法對人類的影響,尤其是對我們機不離手的子女們有更深遠的影響。 演算法潛移默化地影響我們當我們瀏覽各個網站,看影片,閱讀社群媒體的動態,背後的演算法便會分析我們的喜好,預測我們的反應和行為,演算法便會推送一些它認為適合我們的訊息、廣告和影片,潛移默化地影響我們的思想、喜好、觀點和行為。例如,我們曾經觀看一些與寵物有關的影片,或登入寵物商店的網站等等,背後的演算法掌握了我們的喜好,便會向我們推送很多和動物有關的訊息、廣告和影片。 依賴Siri 或維基百科找答案你可能會發現,現在小孩做功課找資料的時候,常常會使用<維基百科>,或直接問<Siri>,這的確是最快捷方便的方法,但是這種方便卻令孩子們少了動力去探索多一些角度,愈來愈依賴<Siri>或維基百科找尋答案,自己搜尋多元化資訊的能力便會漸漸下降。 網絡欺凌孩子們也很在乎網上世界對自己的評價,本來按「讚」這個構思是鼓勵大家對別人多作正面的鼓勵和支持,無奈事情的發展往往令人意想不到,世界各地的網絡欺凌事件時有發生。為什麼我獲取的「讚」不夠多?為什麼人們不再關注我了?為什麼我的帳戶被洗版?為什麼給我這麼多負評?很多青少年都曾經為此而困擾,甚至走上輕生之路。 網上遊戲=網絡罪行?網上遊戲也是很多父母擔心的根源。許多新聞都指出不法分子透過網上遊戲結識心智未成熟的小孩,引誘他們做些不法行為或加以欺騙、勒索,真是駭人聽聞! 爸媽可以做什麼?作為爸媽可以做什麼?很多專家都說要和子女協議使用電子產品的時間,約法三章,避免他們過度沉迷。 陪伴子女一起擴闊生活圈子我本人的親身經驗是要陪伴子女一起擴闊生活圈子,不要令他們的生活除了上學,便只有手機。父母單靠「口頭勸告」去約法三章很難取得長久的成功。「做人父母甚艱難」, 妙法媽媽發現最有效的方法是父母必須身體力行,例如陪子女一起做運動、做義工、建立多些興趣,甚至要投其所好,例如女兒喜歡繪畫,妙法媽媽也去學繪畫,這樣我便能和女兒一同作畫,多了話題,多了交流,進而一同去參觀博物館及畫展,這樣才能走進他們的世界,享有更多親子時間,自然地減少他們使用手機的時間。 開心見誠地討論 -使用手機不是錯的此外,還要開心見誠地討論使用手機的問題。喜愛使用手機其實不是錯,不少成年人也一樣喜歡玩遊戲、聊天、看影片等,何況是靑少年!只是凡事一旦沉迷,便有反效果。父母可以分享一下自己受過的教訓,例如自己年少時也曾被騙、也曾做錯決定等。當他們見到父母不是用高高在上的方式傾談,再坦白說出父母的擔心是什麼,其實子女是會明白的。但最重要的一點,就是討論的重點並「不是」使用手機是錯的,一涉及對錯便很難談下去。討論的焦點應該是如何可以繼續使用手機,但又不影響健康和學業,這樣談話的空間便會大得多,子女也會更願意投入討論。 減低演算法對我們的影響哈瑞拉和影片中的一眾專家最後也有一些建議,減低演算法對我們的影響, 有些也頗值得深思,和各位分享一下: 1) 刪掉並非真正有用的應用程式 你可以先檢視那些你很少用的應用程式。2)關掉通知功能此舉令那些不緊急或不重要的資訊不會無時無刻地影響你。其實並沒有太多訊息真的是那麼緊急,需要我們立刻知道。這點妙法媽媽已經和子女溝通了,我也以身作則,和子女一同關掉了通知功能。子女做功課時,所受的影響較小,實在是比以往更專心、更快捷地完成功課。 3)不要永遠接受推送給你的影片現在妙法媽媽經常會略過網站為我推薦的訊息,我會先看一些我有興趣的分類消息, 例如:煮食、旅遊、即時新聞等,而不會習慣成自然地把網站為我推薦的影片和訊息照單全收。 4)移除搜尋平台上的推薦功能很多平台,例如YouTube,可以容許你在設定的一欄內清除觀看和搜尋的紀錄。大家可搜尋一下你常用的應用程式有沒有提供這些選擇。 5)轉發新聞前,培養先核查真確性的習慣妙法媽媽經常對子女說,如果你不能肯定,或者該訊息轉發後對別人沒有實質的幫助,只是多了一些茶餘飯後的八卦話題,我會建議子女不要轉發。 6)刻意追蹤和你意見不同的人,以免自己只接受單方面的觀點這一點很有趣,並不容易做到,但在這個資訊爆炸的時代,不要聽信片面之詞,是重要的求真態度。 使用電子產品,實在是大勢所趨,由三歲到八十歲,人人都是機不離手。希望我們能享受電子產品帶來的好處,並採取與孩子同行,而非敵對的態度去處理沉迷的問題,進而減低演算法對我們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