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回說到很少接觸法國紅酒,湊巧同事兼好友問起其實如何揀選一瓶法國好酒,說起真慚愧,即使學過、認識產區,亦不敢推介朋友去哪裏揀選哪一個產區、哪一個年份的法國紅酒,伏中得太多,實在不敢教人浪費二百幾蚊去學小弟中伏。沒有足夠的品飲經驗,就沒有足夠的知識去辨別怎樣是好酒,於是鼓起勇氣去揀選一瓶波爾多右岸Saint-Emillion Grand Cru的葡萄酒試試看。講真的,書就看得多,這是我第一瓶品嚐的Saint-Emillion葡萄酒,揀選的原因很簡單,中等價錢(<300)、屬AOC Saint-Emilion Grand Cru級、2010年,就選她吧! Saint-Emilion,其著名酒莊Chateau Cheval Blanc及Chateau Ausone早已為酒屆響噹噹的名字,與其他「我細細個就聽過佢個名」的Lafite啊、Margaux啊等等等等並列為波爾多八大酒莊,八大的趣事,谷歌一下就足夠看三日三夜了。Saint-Emilion AOC的分級制度是於1855年波爾多左岸定立出分級制度的100年後,於1954年才建立的,最初只有Saint-Emilion及Saint-Emilion Grand Cru分類,並訂下每10年重新評審列級酒莊名單一次的規則,由於酒莊數目太多導致這個二等分級變得不可靠,及後作出修定並發展出現時的分級制。現時Saint-Emilion的分級如下 : Saint-Emilion區的分級制度 Premier Grand Cru Classé A Premier Grand Cru Classé B Grand Cru Classé Grand Cru < 這瓶酒的酒標所列出的字眼 Grand Cru與Grand Cru Classé是絕對不同,兩者之間有很大的分野。Grand Cru看似是特級,但從Saint-Emilion的分級制度來看,這瓶酒其實不屬於分級制內,沒有” Classé”,只是一間普通的酒莊而已。舉個例子來說明,這就等於波爾多左岸於AOC Brodeaux加上Supérieur一樣,變為AOC Brodeaux Supérieur,讓不太懂葡萄酒的消費者一看就以為是優質的好酒。當然啦,AOC Brodeaux Supérieur中伏指數遠比Saint-Emilion Grand Cru高出好很多(Saint-Emilion Grand Cru的酒莊比AOC Brodeaux Supérieur少,中伏機會是較低的),幫襯一下康康佳佳就知道了。葡萄酒的故事很有趣,與其從其他地方抄抄雜雜,倒不如提供好資訊來源讓大家去了解更好(詳見以下超連結)。 這瓶Chateau Harmonie Hebrard Saint-Emilion Grand Cru 2010,幸運地並沒有中伏的感覺,其葡萄比例為Merlot 60%、Cabernet Franc 25%、Cabernet Sauvignon 15%,以及經過14-18個月法國橡木桶陳釀,不單賦予其充實的單寧,其酒色亦已呈濃厚的深寶石紅色,並漸向暗淡的磚紅發展。香氣於開瓶初段較為濃郁純正,以成熟的紅色果實為主,及後發展沉實內憸、漸變得閉鎖消沉。入口呈濃郁、豐沛而非常成熟的野紅莓、香料味道,但口中感覺有點乾,多嚐兩口,口腔中的單寧多得像含著紙板般吸走口腔中的水份,尾韻被甘草味道及單寧的粗糙感佔據,為甚麼會有這種感覺?酸度輕微過高,整瓶酒平衡度不足,使得本來可以很好的酒變得有些something is over and something is dropping的感覺,雖然果實成熟度高,但不是以生長得最好的葡萄果實釀製,像一瓶剛剛於過了最佳時間收割的成熟葡萄所釀製的紅酒,很豐富的野紅莓味道,但有些甚麼開始走向下陂似的。但歲月的歷練總不會讓事情變得太差,細心探索,卻發現微微薄荷氣味,抬頭細看,原來葡萄園四周疏落地生長了野生薄荷草,嗯,就是這麼一個景像。我不懂分到底此瓶酒是單寧未柔化應繼續陳年,還是單寧過多已到高峰品嚐期,但直覺告訴我,過多兩年應該開始地走下陂了,過多五年應該果香味開始明顯散失。總括而言,一個字 : 唔夠醇;三個字 : 略嫌貴了點。 BTW, 小弟在寫這篇Blog後段正試一個Food and Wine Matching中不好的配搭,其實卡樂B薯片與紅葡萄酒並不是很配襯,薯片味把本來的果香味道都壓下去了,將單寧的苦澀味、甘草味都提高了,將美好的果味扭曲了,不好享受,實在覺得這一刻的自己甚為戇居,浪費著一瓶本來不太差的葡萄酒。(以經驗來說花生亦不是好配搭,各位食多花生時要懂得挑飲品..哈哈!)要吃此類零食,啤酒吧! 哪一款味道的卡樂B?? 自己試啦!哇哈哈! 紅酒世界 : http://www.wine-world.com/area/france/bordeaux/saint-emil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