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選一瓶酒,除了看酒標外,如可以的話,我比較喜歡用鼻子去選擇,如果沒有好的香氣,入口的感覺亦不會好到那裏。一次偶然的機會下於美食展中走過葡萄酒的攤檔,選中了一隻呈黑色果實香氣的意大利紅葡萄酒,香氣予人的感覺明顯不同。此酒屬09年,入口單寧粗糙感仍在,酒身中等偏薄,酸度偏高,形成框架支橕起酒體,略嫌果味及濃郁度稍遜,不過價錢合理(HKD1XX),好像自我感覺良好,又看見是DOC,便帶兩瓶回家再細細品嚐。 對於意大利葡萄酒,小弟的認識並不深,而對於她的印像,也許跟大家一樣,就是一大堆我不懂她們、她們不懂我的本土葡萄品種吧。這瓶Cascina D’Or Monferrato Rosso 2009來自意大利Monferrato產區,我對這個地方並不了解,Google一下才知道Monferrato距離意大利其中一個最有名的產區Piedmont不遠,位於其東南約80公里左右,開車快一點一個小時也到。酒標所顯示的Monferrato Rosso代表此酒使用本土葡萄品種加國際葡萄品種混釀,即當中混含Cabernet Sauvignon、Cabernet Franc或Pinot Noir等品種。 生活了廿多個年頭,生命中曾有兩次與葡萄園這麼近、那麼遠的相遇經驗,第一次是畢業旅行時與女朋友一起在意大利當背包客時坐城際高鐵與葡萄園擦身而過,另一次是到智利工幹時與自己公司老闆及當地公司老闆於葡萄園中某餐廳吃過午餐,感受過葡萄園氣息。回想起第一次的旅行,記得當時是從佛羅倫斯乘坐鐵路到首都羅馬的途中,於某個中途站停車,隔離車箱玻璃窗還能感受到早晨陽光的溫暖,在上落客時往外望,山下一大片綠油油的葡萄園,那時還在忘著與她笑著聊兩個人的旅程多浪漫,還未感覺到自己與葡萄園擦身而過的緣份。如果有機會時光倒流,真的真的好想當時落車拖著她走走看,感受一下那意國的田園風情,這種幻想中的旅途,為那回憶中的浪漫又增添一點美。 話說回來,這晚開了這瓶意大利葡萄酒,瓶塞上並沒有深紫色的烙印,陳年時間不會長久。鼻子輕輕一聞,第一個嗅覺上的觸覺是很純的木頭味,雖未至於如一般的Commercial Wine般可一開即嚐,但相信要給她一點點時間讓果實味醒一醒。過一會後那疑幻似真的果實香氣漸釋放,入口酸度偏高,感覺有一點尖銳亦帶點紅櫻桃的甜美,這種刺激感尚可接受。舉杯輕輕搖晃,於燈光的照射下更顯櫻桃的嫣紅,14%的酒精濃度使酒腳掛杯淚痕甚美,香氣由最初較沉實的果實氣味感覺漸變為較明顯的紅色果實,入口味道更像紅櫻桃,是Barbera嗎?只可惜酒身較為單薄,單寧粗糙感及味道複雜性並不能補足或平衡高酸度帶來的堅實的框架,感覺像凹陷了,從缺陷中可讚美的是帶一點非常非常輕的陳年氣息。第二天我嘗試買一些燒腩仔去搭配此意大利酒試試看,那均勻的脂肪層與酒中的單寧還配合得不錯,提升了紅酒中紅色果實的風味,稍微平衡了點酸度過高的刺激感和單寧帶來的粗糙感。用這種方式品嚐是OK的,不過一杯紅酒、一口燒肉的畫面有點城市人的「麻甩」,不夠優雅,好像不太適合與女士們一起嚐試這種配搭,哈哈! 也許是來自產地天然的缺陷,這瓶酒給我的感覺是好像在較清涼的微氣候下成長、或因坡向的問題使葡萄於灰暗暗的環境成長,最終導致酸度過高。整體而言,這瓶酒是超越一般超市水平,濃郁度不錯,讓人想期待下一刻有更多變化但卻止於紅果味,如果可以有更高的複雜程度Very Good了.. 後記 : 去到第三天,豐沛的紅果實味經已完全湧現,加上爽勁的酸度及漸覺開始柔化的單寧,味蕾像置身於紅櫻桃海一般愉悅,而鼻子亦感受到一點像鐵金屬等礦物氣味,尾韻帶半點回甘。按目前的狀態,再放置兩、三年或會有多一點的變化,我選擇餘下一瓶再放兩年再試試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