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世紀最受厭世文青、社會棄兒欣賞的《異鄉人》中,有一句卡繆是這麼寫的:「夜晚的氣息和花香從開着的門飄進來,我漸漸睁不開眼睛,打了會盹」。正常人讀到這句,一般不會停頓下來細心咀嚼,但我卻停留該處,思考甚久。此話不經意地驅使我問自己,在香港,夜晚的氣息是何味?抑或者,是一種怎樣的感覺?雖然籠罩城市的是同一片天空、同樣的夜幕、一樣的星空,但夜色相近不代表氣味相融。夜晚的氣息千變萬化,皆因黑夜會呼吸。呼出去,吸進來,氣氛霎時轉變,無聲無息。覆蓋在各區之上的夜色不一,自然呼吸的節奏不一,氣息便大相逕庭。以我最去的兩個地方為例,旺角和尖沙咀。兩者氣脈相通,但氣質截然不同。夜行於旺角,會發現這兒夜晚的氣息是有色彩的。空氣由霓虹點綴,斑斕間散發漳氣,像星星點點的亂夢間所飄蕩的靈氣。燈光與月光打在地面,點亮地面上白日人群走過的腳印,為步入深夜的鬧市留下人氣氤氳的痕跡。落寞中帶點酸,煙火氣中帶點風塵味。這氣息很雜亂,又熟悉得很「香港」。有種當你生病時,母親貼近你,查看你情況。你能依稀感受到一股氣流從母親的鼻腔湧出,打在臉上再化開的親切。漫步於尖沙咀,會發現海旁在夜晚的氣息充滿動感。子夜的維多利亞港很忙,有別於天星小輪、紅色帆船來來回回地遊走兩岸的繁忙。維多利亞港忙得很靜,靜得需要夜的助聽。海水正忙著擊打岩石,把浪花送上岸,為夜空灑上鹽。乘着風吹撫海邊搖曳的樹,忘我地翩翩起舞。然後總會有幾片活力充沛的葉脫離了枝幹,凌空飛舞。一切看似沒動,其實都在動。空氣也不例外,流動間擁抱彼此,又各奔東西。事實上,我的感覺並不作準,因為每個人在同一區域內身處不同環境、不同心態、不同處境,所感受的夜晚的氣息天差地遠。我不是想推敲卡繆所形容的夜晚的氣息,也明白這句話並無深刻用意。不過我總避不開思索這問題,反覆地發問、反覆地想、反覆地猜。問了這麼多,想了這麼多,猜了這麼多,能得出答案嗎?智者會說:不能,但請面對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