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洲,給人感覺都是很熱,落後,不衛生、甚至危險及很多白紋伊蚊等等,然而這次的納米比亞旅行卻改變了我的一貫立場。 此國家曾是德國的殖民地,又後有美國的「關照」等等。然而這地方卻有着人類史上其中最原始的語言及人類部落,而且感覺在這裡居住動物的總和更是比人類多。或者可以由我所觀察到的衣食住行講起吧。 首先在衣方面,沒錯他們是有自己的非洲衣服,女人的更會坦露胸部背部,男人只有少量布料遮蔽下體(辛巴族Himba people)。然而時至今日卻沒有人會這樣穿,只有少數為兜售遊客拍照才穿,多數人都穿西式的汗恤和短褲等,有部分女人就是包裹式長裙。不過還可以看到有一至兩個女人用頭頂著東西走路,頗是有趣。 其次在食的方面,他們深受德國和美國的飲食文化影響,由炸雞炸魚薯條以至德國的豬手薯仔也有。另外也有不同品種的鹿扒,駝鳥肉扒牛扒等等,主食也有沙律薯仔,飯和意粉等等。去到西部近海沿岸更有平宜的各種海鮮吃,其實也十分合符亞洲人的口味呢,至少我食得很開心,哈哈 XD 在住方面,我所觀察到的是偏遠地區的小鎮還是木屋鐵皮屋為主,在較大的城鎮才看到磚屋。很多旅客特別是德國人,也會選擇在此國家來個露營式自遊行。他們都傾向於租借露營車或車頂式露營車,方便他們駕到那睡到那,德國人更會先做好功課查看行車路程,並預約附近的營地做為晚上的歇腳點。然而水和電力也不是每個營地都有,需要格外注意。在野外露營也有各種不便,但晚上看到的星河卻是一生難忘;吹著晚風,聽著脹幕外傳來陣陣遠處動物的叫聲,多少也能感受到幾千年前的原著民(意為叢林人Bushman)在野外生活的方式。 很多營地都大得露營車怎泊也可以,通常一塊地會有電源和水喉提供,有些甚至有私人廁所廚房,你可以泊近電源的 然後在行方面,我提議就算不是露營車,普通車自駕遊也是最方便的了。也可以參加一些旅行社的行程,旅巴行程等等,因為此處的本地交通還是不太方便,很多沒有車的本地人會選擇乘便車(Hitchhiking)甚至走遠路,不過我,聽當地導遊說,他們也不會、不需要去其他地方,也可以自給自足的生活一輩子,他自己也是未曾踏足過自己國家的首都。在一些國家公園區的營地,也會提供園內的吉普車導覽服務(Safari),只要付額外收費;然而自己有車駕駛,可Safari 的時間會彈性很多,汽油價格也不貴,免費的街泊也很多,大家可自行斟酌。打的士也會頗貴,但在首都卻隨處可見大家都是幾個人夾的士,而當的士駛過路人時也會響個不停來招客,十五分鐘的路程已有超過5部的士響咹,說實在其實有點煩人。 其他想說的是,我有點驚訝這裡的人多是可以流利英文溝通,其水準甚至比德國人高而且普及。一問之下原來他們都起碼會2種言語以上,英文更是日用語甚至是母語,而此國更是多達14種以上的非洲語言,所以和不同地區的人溝通都是用英文。當中我最感到興趣的語言是科依桑系(Khoisan language),他們用搭嘴音(Click)發聲,聽落是十分神奇的感覺。 另一個要點,這裡到處的風沙也很大,帽子頭巾什麼的最好都帶備。 最後我想分享一下一些個人感受。在非洲的兩星期,由於部分遊玩的區域是沒有網絡信號,我便完全和世界隔絕了,卻又感受到前所未有的和地球接近。感受著太陽,風沙,看著山脈的高低起伏,尋找野生動物的蹤跡,晚上看星星滿佈的黑夜,更是不得不讚嘆造物主的創造,世界竟是可以如此的美好簡單。然而自己卻出生在一個一點也不簡單的城市,被高樓大廈包圍,被險惡的政治制度所困。我做不到當地人那種只滿足於現況,也不能天天反蹼歸真只是爬山看景看日落,更不能斷絕到網絡,放棄和朋友聯絡、不接收世界資訊。 我羨慕此地人的單純生活卻又自知自己是無法做到,這一點我也是很無奈。如果我未曾知道世界的大,也不知道政治的腐敗,或者我是做到的。 題外話:最好也帶些身體保濕護膚品,不過不消一會皮膚便又會佈滿細沙 lol 附上一些看到的野生動物照片及行程照~~ 基本上所有的營地都會有個water hole (水池) ,多數也是人造的,然而也會吸引了大批動物在黃昏時,天剛亮的時間去喝水,觀看時要保持安靜!否則可能會嚇到動物們,特別膽小的長頸鹿,牠們可以花上4小時來確認附近沒有敵人才走近小池邊呢。 點擊圖片放大 +2 起風黃沙般的風塵暴XD 據說人類最早的壁畫,有6000多年歷史是世界文化遺產之一,仔細看看你會看到很多動物哦~ 行到上去都有幾分危險 自來小貓 行程中途來到了近海城市Swakopmund,這邊的海鮮很好吃 有點像美國小鎮 來到Sossusvlei沙漠,此沙漠擁有全世界最大的沙丘(ca. 383米),是世界文化遺產之一,據說是土著的起源地 這樣看好像一個平面 走上了沙丘感受風沙,其實我心中怕得很,實在太高了 後面的枯樹也是駱駝樹 最後一天在首都觀光,看到這"Their blood waters our freedom" 實在感慨萬分 很多旅程資訊也不詳細寫了,有什麼問題歡迎聯絡我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