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人總有左右為難的時候。惹火對純潔?爽朗定溫柔? 麻甩系還是玉女系? 那些不關我事,我煩的只是在BOSE QC30 和SONY WI-1000X 當中點那一個的燈而已。 先交代一下: 藍芽耳筒系列來說,我用過 Sony 的SBH-80 和 MDR-XB70BT, 至於BOSE,QC35就陪我時間最長。 2者都沒有傷過我心。 好很難選。 又想起高登仔口頭禪: Why not both? 耳仔得一對, 2對耳筒? 起雙飛就聽過,插4筒?不了 結果憑一個原因,我決絕得非常地投入了SONY 的懷中。 下文會講,先來點照片先。 點擊圖片放大 造工不錯 後頸位的海綿仿皮造得頗舒適,不過表面抗汗能有待証實感覺像毋須多久就會受汗水所侵蝕 不爽事項一 HKD1780(大概TWD6853)的一個耳筒,可不可以給一個質量較好的保護套? 薄切切的,原裝的破了可用食品保鮮袋代替,加送防水功能。 一如往常,Sony 的Packing 非常精美。論精美度,我認為只有APPLE 能勝之。 講回耳機本身,採取頻混合型驅動單元率響應至3 Hz - 40,000 Hz 靈敏度還達101dB / mW⋯⋯⋯⋯ 其實,在藍芽耳機上談及這些數字對我這種一般升斗市民來說都幾無聊。 那些高音甜、中音準、低音勁留回拍無間道吧。 對於聽流行歌和輕JAZZ的我來說,中音人聲清,也不過尖或過沉便是萬幸。 聽了一段日子,WI-1000X給我耳朵的服務,我會用“不錯”來形容。 “不錯”意思是所有都OK啦~~沒有過搶的高音或低音,當然,我相信有人會認為低音不足,不過低音過強有時會影響人聲變矇,如BEATS系列。如若這樣就不是我杯茶了。 但這次選購日常粗用earphone, 其最重要目的是必需有Active Noice Cancelling(ANC) 來抵擋街上的粗人躁音 尤其在下工作於尖沙咀區,其受污染程度直迫另一禁地—旺角。如ANC做得不好,實難以抵擋大媽們見到LV/Channel等等名店時發出那種令人興奮到拳頭也硬了的叫聲。 這一點,BOSE 的QC35就一直成功保護我,不讓我有機會犯上官非。 綜合來說,我比較著眼於: 1)ANC表現 2)電量表現 3)操作方便度 ANC 表現: 這款WI-1000X 的一項叫“彈性音效控制”的功能,總括來說就是以你當時移動速度來判斷ANC強弱,大概有走路中/在路上或公車上。該識認速度算快,不過我在使用後第二天就關上了,原因只我喜歡以最強ANC來使用。不能說該功能Useless。 除此以外,WI-1000X同樣具備手動調節ANC強弱(App配合如下圖),LEVEL 1-20。 由於有朋友擁有Bose QC30,老實說,單以ANC計,我一直認為Bose應該會強一點吧。說到底BOSE的ANC成名以久。可是,同時同環境同場競技後,竟然是Sony稍勝一籌。稍勝而已。分別不算大。 電量: 我試過non-stop連聽,6個小時多後正式掛掉。其電量足以應付早上7時出門開機,到晚上8時回到家中關機。其間坐車食飯聽音樂計大概4-5小時。在公司就掛在身上standy for 聽電話(其實主要聽whatsapp音效訊息)。雖然遠比不上我舊愛QC35那位長氣愛人,但算不錯了。 耐用小貼士:如掛在身上standy for 聽電話時把ANC關掉,待用時間會變得超長。官網聲稱是 17小時/100小時的分別。 操作方便度: 按鍵沒有標奇立異,沒有甚麼好說 但有一點實在過份,當數年前的SBH-80都可同時連2部機件時,WI-1000X竟然忠貞得每次只能連一部。要替換唯有關掉一部的藍芽再開另一部的藍芽來轉。是希望教育我們專一的概念嗎?此乃WI-1000X最不爽的一點。不止不爽,可以說是不滿! 操作按鍵 左:耳機開機/減音量/加音量/play ( 2按下首曲/3按上首曲) 右:NC開關 註: 播放/暫定為同一鍵,相信按鍵的受壓位是處於播放紋的正下方,使用時常常摸到暫定紋就按下去卻沒有反應 我又要說了⋯⋯⋯⋯ 作為HKD1780(大概TWD6853)的一個耳筒,其附件可否高質少少? 這個飛機用轉頭不折不扣鴨寮街HKD10貨色 文中頭段提過我因為一個原因導致義不容辭地娶了Sony回家,原因就是這個!!! 跟機附上這條線,令你可以轉回有線接駁。由於本人不時公幹外遊都要上機,這個用途實在太重要。對於大耳機來說並不特別,但掛頸藍芽耳機,WI-1000X應該是唯一(有錯請告知)。至少,我在香港旺角(禁地?呵呵!)逛了一段日子也未見其他品牌可以) 綜合來說,以HKD1780來說,WI-1000X是不中伏也不後悔的。 前提是你真的不要以金耳朵或以金耳的心態去要求其音質。 以其出眾的ANC,可以從煩囂的塵世抽離,降噪一下來降躁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