窩夫日前第一次夜訪香港藝術館,參觀了三個免費展覧。 香港藝術館星期六、日及公眾假期開放至晚上9時。 窩夫是為了「徐冰在香港:想東想西──英文方塊字書法教室」而去的,展期至2025年7月30日。 「英文方塊字」是徐冰自1993年起創造的形似中文,實為英文的新書寫形式。 「Connect Art to People」即「讓藝術連結生活」,是香港藝術館的使命之一。 徐冰運用英文方塊字的方式書寫「Long time no see」,此乃中式英語的經典範例,以英文方塊字呈現,更能凸顯中西文化結合的趣味。 走進「香港英文方塊字書法教室」,黑板上寫了「奶茶」和「蛋撻」。 窩夫很久沒有寫過書法,坐下來寫寫字看看書。 徐冰編製了香港版《英文方塊字書法入門》教科書,外觀設計參照了本地學生常用的練習簿。 香港飲食文化的代表,除了「蛋撻」,還有「點心」和「月餅」等。 非常地道的廣東話口語。 還有諺語等。 看得出是「失敗乃成功之母」嗎? 除了香港藝術館,有幾個港鐵站也可以找到徐冰的作品,其中一個是金鐘站。 參觀了另一展覽「好物有型」,將香港藝術館四大館藏中精選的近百件好物歸納出四大氣質類型,呈現由不同性格特質構成的多元藝術面貌。 參觀展覽前先進行氣質測試,窩夫的結果是「力臻完美型」。 先看「冒險開拓型」,代表人物有畫家吳冠中,《萬水千山》是其1992年的作品,他的水墨作品糅合中西,大膽破格,極具個人風格。 「冒險開拓型」的還有香港藝術家林佑森,他的《鐵樹》令窩夫印象深刻。 「力臻完美型」的其中一件展品是香港藝術家鍾大富的《漣漪》,以現代手法復刻岩彩傳統藝術。 「清雅脱俗型」有龎均的《白居易之足跡(蘇州明月灣)》,灰白的色調配以枯樹,感覺淒冷。 「時尚敏銳型」找到兩幅描繪瓶花的畫。 盛放的牡丹伴以牽牛花和三色堇等。 *本網誌純屬個人意見或經驗分享,只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