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蓮太魯閣:太魯閣神話起源 據許多文獻記載約在五、六千年前,太魯閣族的祖先先抵達台灣之西部平原或台地,在沿著溪谷進入山區居住,初始居住於今南投縣仁愛鄉境內之深山。 依據太魯閣族人耆老田信德,傳述另一位耆老Saydang.Wasaw說的故事:在不知年代的久遠時代,太魯閣祖先,搭乘漂流木(指船)來到台灣南部上岸,因被早期的平地人追殺而至深山,首先到達位於埔里南方叫做『愛蘭』(Ay-Ran)的地方。再從那裡繼續逃命至深山(Tru-wan),即今南投縣仁愛鄉合作村平生部落,在Truku Truman有五個平台(Truku ,及山腰的平台):就是Sadu、Bashi、Truwan、Brayaw、Bushi Daya),等五個部落,這就是太魯閣族最初的根源。 傳說中太魯閣族以中央山脈的白石山腰上的大石柱為發詳地。約在三、四百年前,才開始陸續翻越中央山脈來到東部的立霧溪、木瓜溪、陶賽溪等地區。因族人自稱為Truku(太魯閣),所以遷移的居住地區,才叫「太魯閣地區」,這就是太魯閣名稱的由來。這個地區,是現在的太魯閣國家公園範圍之內。目前太魯閣族居於花蓮縣秀林、萬榮、卓鄉、吉安及南投縣仁愛鄉一帶,其文化習俗與泰雅族相似甚多。 太魯閣族與泰雅族神話有些是相同的,也隱約指出,泰雅族與太魯閣族之間的脈絡雖分而聯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