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過北京超過十次,每次也工作,出沒的地方多是人民大會堂、天安門廣場、王府井一帶。故宮每次都是過門不入,長城更從未踏足。前陣子往北京,半工半私,騰出半天時間,到故宮看看。 紫禁城實在大,我從長安街入口的午門開始,走馬看花,到達出口的神武門,也要個多小時。皇帝接見大臣是一個地方、批閱文件是另一個地方;更衣是一個地方、休息是另一個地方;選妃嬪是一個地方、大婚又是另一個地方...那些皇后妃嬪的宮殿,多設在兩旁,一個接一個的,我參觀的時候,也有種深宮禁苑的感覺。古時照明設備不及現在先進,宮殿內陰陰沉沉,住在這些地方必會患上抑鬱症。同行的朋友說:後宮佳麗三千,住在這種地方,終日無所事事,為的是博取皇上歡心,女人多事非多,無事可為唯有想盡辦法傷害其他人,以鞏固自己的地位,<金枝慾孽>中的劇情,在當時並非沒可能。想起也心寒,要活在一個爾虞我詐的環境,就算最終達到目標,得到皇帝歡心,恐怕內心也並非真的快樂。「儲心積累」去傷害別人,最終是埋沒了內心的聲音(inner voice),把自己的人類良知逐漸磨滅。 我相信每個人也發放某種能量, 或稱之為氣場。發放甚麼能量,視乎你是個怎樣的人。若你內心黑暗、機關算盡,會發放出一種駭人的能量,令人敬而遠之。這解釋了為何我們對不同的人,就算是初相識,總會有不同的感覺。例如這個人真的友善,親切;那個人好像很惡似的,其實這些都是每個人發出來的能量(或氣場),別人接收便感覺到大概是甚麼類型的人。所以我常常提醒自己,不要板起面孔,多點笑容,真心地愉快,身邊的人是感覺得到的,事情亦會變得順利。 我想一個人是否大方得體、有大將之風也跟這個人能量有關,將近在互聯網上看到一則金句,大意是「小人 專注說其他人(即講是非),普通人注意事件,“大人”專注事情的整體狀況」。講是非、埋怨、投訴、憂慮等都是負能量,這些都是少做為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