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來打算續寫之前提及不同身型,如何按照比例Styling,但上星期我的醫生好友在祟光發現日本品牌Koyudo化妝掃,很Fancy,很靚,她賣了一支洗臉掃及一支Powder Brush,之後急不及待告訴我。我到了祟光Koyudo專櫃看過,那些花型、心型的掃的確很靚,毛的質地又柔軟。Koyudo是日本毛筆品牌,亦有出化妝掃,跟有兩百年歷史的白鳳堂一樣,它的毛筆及化妝掃,全是人手製造,不假機器及科技,是用心的工藝。白鳳堂的化妝掃是我最愛的品牌,若親手感受,你會feel到那份手造的矜貴...我突然有所感慨,決定要先寫這篇… 這個時代,當科技已經發展至不單是方便,更是隨時隨身的支配著我們生活的地步,“不假機器及科技,是用心的工藝”還有沒有人欣賞?!當大部份人在Facebook、Twitter、有成百上千的friends 、followers的時候,一個好朋友的來電,是親身的來電,不是在Facebook update status,親口告之剛發現“好嘢”,那份從心裡感受到的窩心,不是在任何社交網絡上可以找到的。我不是反對科技,說實話我是有買IPAD的打算,因為看書及看雜誌實在方便,科技日新月異是好事,但總不能因為科技方便,而忘記人與人之間真實的聯系,那些花心思及心血的工藝,與一些沿遠有趣的故事。公事內有位年青同事,有一天他興奮地告訴我他的IPhone內有一個 App,可以把照片拍成像Lomo一樣,我問他:你知道Lomo是甚麼嗎?他O咀呆望著我… Lomo是二十世紀初一間俄羅斯光學公司的縮寫,專生產政府及軍事用的光學儀器,包括鏡頭。有一個說法是Lomo相機是前蘇聯間諜用來拍攝及記錄情報用,由於拍攝時多在黑暗秘密的情況進行,所以出來的照片多數是偏色,朦查查… 好像電子書,我總覺得書籍除內容外,那些書籍設計是一種藝術,是在冰冷平面的Kindle 及IPAD所感受不到。如林行止先生作品結集,有些封面是用黃永玉先生的生動有趣畫作;黎堅惠的<時裝。時刻>從封面,到內頁的精心設計,令讀者感覺如手執黎小姐的裝扮筆記,很實在。楊絳的<我們仨>封面用了一幀黑白的家庭照,淡淡的杏色,令人感受到作者至愛丈夫及女兒均不在人世的哀傷。 我其中一位偶像化妝師,我覺得他更是一位藝術家Topolino 的<Make-up Games>封面用了他的花花眼妝,妝容本身已經是一件藝術品,那些電腦也執不出來的強烈個人風格。 或許我真的如一些朋友所說我有點過份浪漫,但我總覺得生活是要“活生生”才有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