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克羅地亞經營民宿之後,經常想寫民宿手記。但深怕數篇之後無以為繼,於是一再拖延。幹了七年終於有點信心寫一個系列。到過克羅地亞自由行的,十之八九入住過民宿。除了因為遊人「融入當地」的希冀之外,也由於實際需要:克羅地亞的酒店房間不足以滿足旅遊旺季的龐大需求。我一直住在 Split民宿林立又歷史悠久的市中心住宅區,親見克羅地亞第二大城市十年來的民宿變化。十年前的民宿基本上和一般本地住家分別不大。通常是家庭中有人繼承了老房,又不介意須以額外工作換取較高回報,才會租給遊客。另有些人並沒有其他房產可作民宿,但本身的居所位處市中心,為了賺取暑假的額外收入,寧願自己暫居別處而把住所租給遊客。 特意投資買房做民宿生意的人其實不多。Split十年以來新房的供應量真的聊勝於無。業主從來不愁沒有租客。拼搏進取營商的克羅地亞人只屬少數。大部份有樓人士寧願安坐家中按月收取租金。隨着遊覽克羅地亞的人數逐年攀升,短租民宿與長租住房的收入差距也越拉越闊。結果當然是越來越多業主跟隨市場無形之手而行。圍繞自己住所的民宿當時有兩個明顯的變化:已營運一段時間的民宿開始裝修翻新。新加入民宿行業的不僅是繼承家庭房產的本地人,投資者—包括外國人—開始進場。各式各樣裝潢漂亮的民宿陸續出現市場,「劏房」的概念也被引進。有些貌似小酒店的住宿(有接待處,並提供早餐,有些甚至有泳池),其實也是以民宿牌照營運,而非真正的酒店。不知是否物極必反,當整個旅遊業持續欣欣向榮,達致2019年破盡各項業界記錄的高峯,2020年初卻迎來全球抗疫的序幕,及克羅地亞旅遊業近來第一個寒冬。2020年的遊客數字雖不致直插谷底,但足以令大量業主從民宿業務回歸長期租務市場。旅遊業於2021年旺季既意外又神奇的強力反彈令八月份的住房有點供不應求。若業界對2022年的前景抱持樂觀態度,長租住房和短租民宿市場之間的鐘擺又會再一次擺動。心水清的讀者應該已留意到,Split與其他旅遊城市一樣面對相同問題:遊客的到來(透過自由市場機制)干擾了本地居民的住房市場。嚴重的供需不平衡當然是首要元兇。政府似有還無的房屋政策更無助改善問題。Split 居民因此對遊客既愛又恨:依賴遊客賺取收入的希望一年四季吸引更多遊人到來,不靠遊客為生的基於不同原因對他們(特別是旺季的人潮)深惡痛絕。遊客來去無蹤,大部份居民不會惡言相向,除非遇上劣質客人。從遊客、短暫居留人士甚至長期居民身上賺取租金的業主,卻惹怒了某些 Split居民。我以下的「觀察」必然經過個人主觀演譯,其他本地人或長居的外國人不一定有相同觀感。我發覺「仇視」業主的人,多數認為業主十分有錢,或他們的出租物業—因為繼承—是不費分毫從天而降的禮物,「膽敢」要求遠超「一般人」可負擔或期望的租金,不僅貪得無厭,簡直天地不容。有些人認為業主必須體察「民情」,甚至「應該」以克羅地亞的平均工資(稅後月薪大約800歐元)來定訂租金(例如租金不應超過月薪一定百份比。我知道法國有類似做法,但不是為了規管租金,而是避免租客充大頭,租住自己負擔不起的樓房)。他們當然不會提及住房大小、地點、裝潢等差距怎樣反映在租金中。這類我認為匪夷所思的想法在Split 、甚或在克羅地亞有多普遍真的不得而知。 Split有房屋問題卻不容置疑。「仇視」業主那些人需要的不是大發慈悲的業主,而是有效的公私營房屋政策。克羅地亞有類似公屋和首置/居屋的資助房屋,但數量少到連本地學者都直指克羅地亞的房屋政策形同虛設。生活在香港多年的經驗告訴我,「居者有其屋」是一個負責任的政府應有的目標。不過,瑞典那種非常社會主義模式的做法,導致當地租務市場死氣沉沉,同樣解決不了供需的大難題。把房屋問題丟給市場自行調節就出現 Split 或香港的狀況。早陣子英、美媒體相繼介紹了維也納市政府的公營房屋策略,會有更多城市借鏡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