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喜愛逛市集、超級市場甚至雜貨店,外遊時尤甚。什麼都可以高一檔次的巴黎,除了高級時裝、高級餐廳和高級酒店之外,還有高級雜貨店。 他們當然不會自稱高級雜貨店。他們是美酒佳餚的專家,而且是搜攞全球美食的能手。我們今次特別在Place de la Madeleine轉了一圈,一看巴黎這些百年老店的精品美食。 由於Madeleine隣近巴黎歌劇院,十九世紀中歌劇院落成之後帶起了該區的發展。Haussmann策劃重建的新巴黎更令Madeleine成為上流社會的新寵兒。豪華的咖啡館和時尚的餐廳紛紛進駐。我們在Madeleine仍感受到這些歷史痕跡。 Fauchon應該較為港人熟悉。香港某超級市場亦有售賣他們的食品。不過,踏進早已換上現代裝横的Fauchon,大家未必想起那一百二十五年的歷史。反而Hediard的兩層主店還有點懷舊味道。 Fauchon和Hediard的貨品─食品、餐酒、香料、咖啡、茶葉和糖果等等─至少各提供十多款選擇,琳琅滿目的食材使我們食指大動,高人一等的價錢卻叫我們不能輕舉妄動。眼下的貨品較一般超級市場貴至少兩、三倍,稍為雀躍的美食愛好者奉上過千港幣給Fauchon或Hediard絕非難事。 喜愛甜品的朋友可不能錯過我們「包租婆」的至愛─Ladurée的Macaroon。Madeleine那家Ladurée咖啡館,滿溢十九世紀貴氣。不過,那兒客似雲來常見滿座。在Champs Elysees的Ladurée餐廳嚐過晚餐之後,我還是覺得Macaroon最值得捧場。眾多口味中,木莓(raspberry)最叫我回味。 Madeleine另有一家松露餐廳(La Maison de la Truffe)。我們在Champs Elysees附近的Rue Marbeuf首度發現這家餐廳純因八卦。厨窗和店內各式各樣的松露產品─食油、醋、意大利麵條、米、乳酪和松露醬─當然是主因。不過,我們尚未有幸嚐過如鑽石般矜貴的菜餚。 Rue Marbeuf有不少餐廳和食品專門店。我們在某店發現了貌似Chanel No. 5的噴霧裝橄欖油。店內職員的英語雖不太流利,她們還是十分熱心向我們介紹這別緻的普羅旺斯產品。Chateau d'Estoublon出產的橄欖油獲得法國「Q嘜」A.O.C.認可。三月份的香港報紙亦曾經介紹過。難怪一瓶一百毫升的噴霧裝橄欖油在巴黎叫價差不多二百港元。直接向Chateau d'Estoublon選購可便宜數十港元。 Rue Marbeuf還有另一家不能不提的餐廳─La Fermette Marbeuf 1900。Soisick推介這家餐廳的時候, 迷住我們的是十九世紀的裝飾,特別是牆身和天花的彩繪玻璃。我們有一晚沒有預訂而想一試運氣, 結果我們發現La Fermette Marbeuf 1900甚得本地人青睐。我們立即對餐廳的食物多一番期待。老死終於在離開花都前試了他們的午餐。她的評語給我另一個重遊巴黎的原因。 與LV屬同一集團的Le Bon Marché是否同樣高貴可能見仁見智。這家百貨公司的超級市場卻一望便知貨品齊全。Fauchon和Hediard的精品亦包括其中。熟食櫃台還提供數款廣東點心。那些餃子雖然難以打動香港人,不過在法國超市遇上中式點心總算一大驚喜。日本人或許更覺受寵若驚,因為超市另有一大排貨架專門售賣日本食材和調味品。 在巴黎覓食總讓我感到悦目賞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