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次的巴黎之旅充滿家的感覺,因為我們確實留宿在巴黎人家中。我覺得巴黎市政府推動發展的Bed and Breakfast (B & B)系統是花都近年的重大貢獻。整個系統已發展成數個B & B 組織。市政府製訂的約章確保每一家參與系統的B & B皆符合最基本的食(早餐) 、住(臥室、浴室和衛生情況)要求。自我第一次介紹這個 東道主Soisick不但友善健談,給予我們的幫助更是無微不至。在她家中作客的感覺絕對是賓至如歸。Soisick告訴我們,甚少亞洲人投宿她的B & B。即使有也多是住在英國或其他歐洲國家的亞裔人士。她更首次接待香港人。倘若你像我們一樣諸事八卦,喜歡與當地人交談互動,巴黎的B & B無疑是不二之選。 Soisick本是獨居,我們卻有幸遇上她的女兒和外孫。話題因此扯到巴黎年青一代面對的問題。巴黎與香港的八十後有相同的煩惱: 就業和住房。巴黎一套八百至一千尺的公寓房,平均售價為港幣六千至八千元一平方尺。租住的話,每個月大約兩萬港元。無法負擔高昂住房的年輕打工一族,不少租用祇有百多二百尺的斗室(studio flat)。若無法在巴黎找到合意的工作,便要像Soisick的子女那樣往其他省份謀生。巴黎與香港的情況簡直如出一轍。兩地的房價雖然看似相差不遠,但人家沒有發水樓。香港的地產發展商其實更勝一籌。 香港的住宿也像巴黎一樣,是出了名昂貴。旺季的酒店房間更往往供不應求。香港完全可以傚法巴黎,發展一個類似的B & B約章和系統,讓遊人多一個更地道的旅遊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