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全速從日喀則回拉薩讓我們有時間在格魯派最大的寺院─哲蚌寺─轉一圈。 哲蚌寺與甘丹寺、沙拉寺合稱拉薩三大寺院。全盛時期包括7700僧人、141個莊園與540餘個牧場。差不多有六百年歷史的哲蚌寺確實佔地廣闊。我們到達之時遊人稀少, 主要的佛殿也因維修而沒有開放,寺院因此顯得平静而祥和。不過,晒大佛的時候哲蚌寺卻是另一番景象。據說哲蚌寺的僧人比較支持已出走的達賴,當地政府因而特別留意這座寺院。 由於西藏導遊坦白的呼籲,我們在拉薩最後一晚便支持一下隨團的各位旅遊從業員,觀賞了一齣名為《幸福在路上》的西藏歌舞劇。國內的導遊也屬收入無甚保障的一群。他們需要預缴旅行團的導遊費給公司,若他們無法從團友手中收足導遊費便要自負營虧。公司給他們的每日津貼絕對稱不上人工。雖然我們組團之時已聲明不會購物,但導遊還是會帶我們往一、兩處售賣西藏特產和紀念品的商店。旅遊購物始終是各地導遊的收入來源。無團帶的日子他們祇能靠自己。所以我們的四川領隊不停告訴我們,他不鼓勵大學畢業生入行。 朗月清輝照亮拉薩的晚上, 我們最後一項節目原本是拍攝布達拉宮的夜景。雖然我越來越覺得各處夜景耗費太多電力並不環保,但亮了燈的布達拉宮無疑別有一番璀燦。我們的攝影師團友在布達拉宮廣場調好一切裝備號召各人就位之時,整個布達拉宮的華燈在我們身後頃間消失。導遊告訴我們,布達拉宮並没有特定的關燈時間。那天晚上,燈火熄滅的時間是十時十五分。 以前去旅行的心態是力求盡善盡美。不盡人意的事情甚至會令自己動氣。現在可以對這些事情開懷大笑一番。我們以為是遺憾的點滴可能才是最珍貴的回憶。所以我們今次錯過了西藏最著名的神湖納木錯未必一定可惜。整個旅程少見晴天也非憾事。錯過了一次說不定才可以成就第二次更神妙的旅程。 今次西藏之行完全不需自己動腦筋,可能因此影響了投入感吧。這也是我不喜歡參加旅行團的原因。私人包團是我最大極限。對我來說,旅行的體驗自籌備那一刻開始。不用自己費神計劃行程、選訂住宿、安排節目的旅行總是有欠完整。要是旅行的體會還包括事後的抒發和分享,假手於人的旅程更是若有所失。 旅行的體驗需要時間來沉澱。我們在林芝那幾天,行程並不緊密,自己比較多時間真正感受一下踏足青藏高原是什麼一回事。離開林芝以後,我們的行程變得馬不停蹄,每天幾乎都是景點接景點的參觀。體驗的時間給切得支離破碎。耳聞目睹的一切彷似懸在半空,就是無法形成深一點的烙印。 我現時去旅行比較喜歡「沈浸」在一個地方。雖然並非每一個地方皆可以「浸」出比較深刻的體會,但我至少需要給那個地方和自己一些時間去尋得答案。旅行團着重快照式的官能剌激,卻付不起不受騷擾的體驗時間。這大概是現代生活的寫照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