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完網上電台的分享之後我發覺自己甚少談到巴黎的旅遊經驗。其實巴黎的歷史、古蹟、景點、文化足以自成一個旅遊系列。不過寫了兩個系列的遊記之後想來一些輕鬆一點的雜談。 想起巴黎我會先想到在花都遇過形形式式的人。給我負面印象的人少不免曾碰過,但比例上算很低。感覺最差那次是一位十幾歲的少女公然在奧塞博物館插隊。我與她理論的時候雖然各說各話,但彼此的身體語言已足以顯示大家的不快。 反而那次夜半在巴黎街頭因撞車而需要報警的事故沒有太動氣。事隔多年回想起來是無奈與搞笑多一點。未打熱線電話之前已有心理準備接電話的哥哥是不懂英語。我亦祇可以用那時極有限的法語交待事件和事發地點。與我們發生碰撞的的士司機在等待珊珊來遲的巴黎警察時,一見有路人或同行經過便大吐苦水。我們那晚應該是他天字第一號大仇家。警察來了都是循例望一望,他們主要的工作是確保我們填好申報保險賠償的表格。那位的士司機竟然較我們擾釀更久才弄妥那份表格。结果我們要挨到夜半三點才可以回酒店休息。 至於感覺不錯的偶遇有點意外地是發生在LV。事隔五年我仍記得那位健談又有善的售貨員哥哥名Enrique。西班牙裔的他不算是地道的巴黎人。不過,現在要找到一個十足地道的巴黎人也不是那麽容易。我以前的法國同事有很多在巴黎工作多年,老家原來在外省。在LV辦退稅手續往往因為人多需要等候頗長的時間,Enrique就在那段本來十分無聊的時間不停與我們閒談。他對於自己能夠清楚辨別日本人、台灣人及香港人感到相當自豪哩。他又確實很快認出我們是香港人。一向對於走入名店興趣缺缺的我難得有一次愉快的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