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star的意思是「看守橋的人」。1995年戰爭結束之後,信奉回教的波斯尼亞人(佔人口約47%)和信奉天主教的克羅地亞裔人(佔人口一半)成為城內的兩大勢力。他們兩族人可說是各守住舊橋(Stari Most)的一方,河的西岸是克羅地亞裔人的聚居地,河的東岸主要是回教徒的社區。城內最特出的兩座宗教建築物─天主教堂Church of St. Peter and Paul和回教寺The Koski Mehmed pasa Mosque─也是在河的西東兩邊互相對望。 由於Mostar是一座小巧的城鎮, 主要的 李小龍在Mostar到底有什麼影響力使波斯尼亞人為他立像呢? 戰後的Mostar仍是璧壘分明的城市。能夠把波斯尼亞、克羅地亞和塞爾維亞三族人團結在一起的竟然是他們對李小龍的熱愛和懷念。李小龍是他們對抗種族分歧的象徵。對李小龍無甚感覺的我知道這個故事之後也有點感動, 中國功夫原來可以促進世界和平。 Mostar被奧圖曼帝國統治了五百年的歷史痕跡仍處處可見。除了最清晰明顯的回教寺和伊斯蘭的建築風格之外,市內的街道名稱也保留了不少土耳其味道。波斯尼亞的咖啡文化更是承襲自土耳其的傳統。所以波斯尼亞人也是名符其實「煮」咖啡─把咖啡粉放進開水中煮至咖啡沸騰。他們用的咖啡壼是特别設計,倒咖啡的時候可以減少流進杯中的咖啡渣。 而且波斯尼亞人是真的品味咖啡。那只小巧精緻的咖啡杯不過是三、五口咖啡的容量,但兩個波斯尼亞人祇需各人一杯咖啡便可以消磨一整個下午。他們對於品嘗咖啡的用具─咖啡壼、咖啡杯、糖甕、奶甕、托盤─也絕不馬虎。Mostar主街的商店便有售琳瑯滿目的貨品。最重要的是波斯尼亞人習慣與人議價,購物的驚喜與樂趣又多一重。不過,我一向的原則祇為情趣,並非真的想壓價。畢竟,波斯尼亞人現時的平均生活水準仍處於艱難的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