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山是另一個努力發展旅遊業的亞得里亞海小國。沿海城市Herceg Novi ﹑Kotor﹑Tivat﹑Budva﹑Sveti Stefan﹑Ulcinj 等等更是焦點所在。近幾年如雨後春荀般冒出來的海濱酒店或度假別墅,大部分得力於俄羅斯的新富。俄羅斯人在亞得里亞海這些避寒勝地可以多豪氣? Dubrovnik某幢佈置華麗的度假別墅,日租至少六﹑七千歐元, 有一位俄羅斯人租了三個月。幾十萬歐元的租金支出足夠購買另一幢別墅! 雖然黑山仍在大興土木, 但我們聽當地人講, 現時的住宿供應不足以應付旅遊旺季的人潮。或許黑山太急於吸引外國資金來發展旅遊業, 我們從Dubrovnik沿海濱公路南下時, 見到有些新的酒店或別墅好像隨意插在可以看到海景的山坡上。此情此景為什麼似曾相識? 黑山的海岸,他朝一日會否變得像我們的維港? 不過, 黑山至少不會因人口膨脹﹑土地不足而輕易拆除舊街古城。保存完好的歷史和傳統反而成為黑山今天最大的資產。奇怪的是共產黨統治期間, 這些文化遺產也沒有因「現代化」的發展而被打翻。 除了努力吸引俄羅斯人以外, 黑山政府也懂得「外判」旅遊發展項目。整個Sveti Stefan就是「外判」給一家新加坡豪華度假酒店集團。有些黑山人覺得政府「賣」了國家的文化遺產。007的Casino Royale未到Sveti Stefan拍攝之前, 這個別具一格的小島已經是度假勝地。可能黑山人覺得Sveti Stefan本身魅力十足, 不需借助外國勢力吧。 聽說新加坡集團負責修復整個Sveti Stefan, 當然要保留小島的原有風貌。至於小島的經營權 - 包括那家七星酒店 - 就歸新加坡集團。經營權有沒有期限我們不得而知; 不過, 就算有也不會短吧? 集團還承諾2010年完成修復之後, Sveti Stefan仍開放給公眾 - 我們拭目以待吧。 其實新加坡集團現時已經將我們從Sveti Stefan返回Dubrovnik才停留Kotor。自己其實也相當喜歡Kotor灣。好像鋸齒狀一樣的海岸線形成了Kotor灣獨特的景色, 有人甚至把Kotor灣比作南歐的「挪威峽灣」 (fjord)。一路上我們經過好些雅緻的城鎮和眾多小巧的露天咖啡館, 是欣賞海灣風光的絕佳地方。唯望黑山發展旅遊業之餘, 仍會保留小城鎮的地道韻味。 Kotor是Kotor灣的主要城鎮, 也是日本遊客的新寵吧。事實上亞得里亞海沿岸的旅遊點北至Istria南至Kotor灣都見日本人的芳踪。他們在巴爾幹半島的其中一個熱門活動是乘坐遊輪暢遊地中海。 Kotor是一個歷史十分悠久的城鎮。雖然經歷過兩次嚴重地震,Kotor仍是亞得里亞海保存得最完好的中古城鎮之一。穿梭古鎮的大街小巷中確實有時光倒流的感覺。每年二月全城慶祝Kotor守護聖人St. Tryphon的聖徒節時,這種懷舊之情會更強烈。圈住Kotor的防禦壁壘最令我們留下深刻印象。最初我們懷疑壁壘是否真的繞了整個Kotor一圈, 因為Kotor依山而建, 那個山坡相當陡峭, 算得上是天然屏障。但壁壘確實建在山坡上。我相信古人的智慧是不會多此一舉, 特別是捍衛自己的城市更非等閒事, Kotor的祖先絕對不會浪費精力建不必要的壁壘。由此而推斷, 以前的入侵者極主動進取, 竟然會從山上進攻。 整個壁壘算保存完好,行畢一圈需要一定的時間和精力。無奈我們登山時已近黃昏, 時間和精力兩者都不足。我們祇到達半山小教堂便折返。希望下次有機會登上最高點的小堡壘,鳥瞰Kotor灣的全景吧。 入黑以後整個壁壘還會亮燈。我們駛離Kotor好一段時間後,仍在佈滿星星的夜空下, 在漆黑的Kotor灣望見Kotor這道火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