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道院、教堂一向是我行程中必有的旅遊點。巴爾幹半島提供的選擇如銀河細沙, 多不勝數。隨便一個城市總會見到天主教和東正教教堂, 波士尼亞還少不了清真寺。我們還特意造訪 我曾一度懷疑自己帶錯路, 原來Humac修道院已經揉合了傳統與現代的元素。緊鄰著修道院的舊聖安東尼教堂,因為重大的維修工程進行得如火如荼,舊聖堂內祇見一片塵土飛揚。我們最先見到的是全新的聖安東尼教堂,2004年才落成。與傳統聖堂相比, 新的聖安東尼教堂整體的佈置確實是簡約。耶穌受難的十四處苦路, 用上了充滿當代藝術感的油畫。彩色玻璃表達的不祇是傳統聖經或聖徒的故事, 還包括七件聖事 - 聖洗、 堅振、聖體、告解、病人傅油、聖秩和婚姻。祭壇上的耶穌聖像不再是被釘在十字架上的耶穌, 而是復活升天的耶穌。 我一向喜歡踏進聖堂, 因為對生命那份崇敬會油然而生。因為「敬」而來的「畏」是體認到生命的莊嚴,並且相信她不可思議的一面; 因為「敬」而來的「畏」是體認到生命的脆弱,並且相信她獨一無二的一面。有宗教信仰的人可以在神聖的經驗之中領悟這份氣息。人太容易迷失於攫取﹑抓緊生活的安穩, 祇因心裡有太多憂慮﹑恐懼。我喜歡信仰著重培養那份敬畏生命又有所交托的感覺。 Humac修道院內最著名的其實是博物館。它是波士尼亞最古老的博物館。但我們到達的時候剛好停電。在修道院陰暗的地下室裡, 我們僅可見到一塊塊的石碑和一些石製器具和建築物碎片。原來其中一塊石碑-Humac Tablet-的碑文確認了Humac 附近曾經建造了一座第10或11世紀的教堂St. Michael。Humac Tablet是波士尼亞最古老最珍貴的文物之一。考古學家亦在修道院附近的地區發掘出許多舊石器時代至中世紀的文物。難怪Humac-Ljubuski一帶是波士尼亞最早有人聚居的地方。 每年6月24日清早5:00, 數以千計的人會聚集聖安東尼教堂前, 步行20公里前往Međugorje, 有些人是赤足甚至跪著而行。這段「和平之行」由1981年6月25日發生在Međugorje山崗上的一件事而起。 本來梵蒂岡一直無認可聖母瑪利亞在Međugorje顯靈, 當地的主教在以前甚至強烈要求大家停止聖母顯靈的傳頌, 但教廷今年終於宣佈正式調查聖母顯靈一事。至於民眾的「朝聖之旅」 卻從未受梵蒂岡立場的影響而中斷過。Međugorje的名聲更是有增無減,許多教徒和非教徒都會慕名前往。 Međugorje是一個小鎮, 甚至可稱她為一個山村。若非有宗教信仰的追尋, Međugorje可能會讓許多遊人失望。追尋的也不一定是聖母顯靈或神示, 而純粹是與主同在。Međugorje濃烈的宗教氣氛未必來自聖母顯靈, 而是來自一批批願意放下俗務,千里迢迢來到Međugorje祇為每天祈禱、默想、修道的信徒。 我們來到Međugorje的St. James’ Church的時候,剛好是傍晚頌念玫瑰經的時間。整個聖堂座無虛席。來自韓國的教友特別顯眼。世界各地來的教友仍是跟隨兩千多年承傳下來同一的宗教禮儀。經過這麼多年接待過數十萬計的「朝聖者」以後,Međugorje最明顯的改變是聖事變成多語。頌念玫瑰經的時候,我們至少認出四﹑五種語言。聖堂外辦告解的神父更標明可供選擇的語言。 除去所有旅遊及商業的包裝,真正的Međugorje是什麼模樣? 逗留數天虔誠參與聖事、祈禱、默想等等的活動才可能找到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