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香港世界牛奶日「香港家庭健康調查」顯示 不同年齡層的港人攝取奶類不足及缺乏運動 每年6月1日是聯合國糧食及農業組織倡導的「世界牛奶日」。今年,菲仕蘭(香港)有限公司委託香港浸會大學社會科學研究中心進行「香港家庭健康調查」,探討港人的飲食及運動習慣。 調查發現,香港不同年齡層的偏食情況令人關注。香港衞生署建議,2至17歲兒童及青少年每日應進食兩份奶類,成年人則應每天攝取一至兩份奶類,但調查結果顯示,港人攝取奶類的情況,遠低於香港衞生署所建議的。是次調查結果亦發現不少受訪者均對牛奶存有誤解。 VNS營養健康中心首席註冊營養師詹兆洲先生表示,奶類是一種獨立的食物種類,是不可取替的。」以骨骼發展為例,要維持健康的骨骼,就需要吸取足夠的鈣質及維他命D,以減慢骨質密度的流失及預防骨質疏鬆等情況。 除了攝取奶類不足,港人亦運動不足。調查結果顯示,港孩的運動量比世界衞生組織的建議低近七成,而成年人的運動量則較世界衞生組織的建議低近六成。 香港浸會大學體育系副教授及香港運動醫學及科學學會會長雷雄德博士指出:「對任何年齡的人士,足夠運動量為強健身體的基礎。兒童更應參與多元的運動項目,透過跑、跳、擲等不同運動類型,讓孩子得到心肺功能、骨骼及肌肉等的全面健康發展。」年長人士亦同樣。調查發現每週平均運動時間多於60分鐘的受訪者,在過去五年間跌倒的比率僅為約百分之二十四(24.2%),而沒有同樣運動習慣的年長人士的比率為約百分之三十六(35.7%) 。 此外,調查結果亦顯示港人的靜態及運動時間分配差異極大。在受訪家長方面,整體平均運動時間為每週64.8分鐘,但玩電子產品的平均時間近48小時,是運動時間的44倍。 雷雄德博士補充:「對不同年齡人士,運動均有效增加骨質密度。是次調查反映香港人每日花於玩電子產品的時間甚多。現今電子產品普及,針對整體的『低頭族』趨勢,我們更應該進行適量運動,同時加強鍛鍊肩頸肌肉,平衡新世代的生活模式;如能善用電子產品結合適當運動元素或可有助增加運動的樂趣。適量運動亦有機會幫助預防長者跌倒。」 其實運動不但可以強身建體,更可以加強親子互動及鞏固家庭關係。家長與子女一同運動能提高雙方的快樂指數,達致雙贏效果。作為家中的決策者,家長應重整本身進食奶類食物的習慣,為子女樹立良好榜樣。同時,他們亦應鼓勵及為子女安排每天攝取建議的兩份奶類,吸收充足奶類及均衡營養,建立健康基礎。 他們亦應在玩電子產品及運動之間取得平衡,積極與子女及父母進行戶外親子活動,既可增進感情以鞏固家庭關係,又有助家庭在身心健康方面有正面發展。 菲仕蘭(香港)有限公司董事總經理賀亞軍女士表示:「作為全球領先乳製品企業,荷蘭皇家菲仕蘭擁有逾140 年乳製品經驗,公司一直全力支持『世界牛奶日』。過去80年,菲仕蘭(香港)致力以優質及營養豐富的乳製品照顧本地不同年齡層的消費者的健康,藉著今年『世界牛奶日』,我們再次委託香港浸會大學社會科學研究中心進行香港世界牛奶日2018『香港家庭健康調查』,旨在提升香港家庭對『均衡營養』及『適量運動』的關注,從根本做起,同創健康家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