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在微博熱搜上看見一個令人悲傷的消息:《變形計》裏,“中年喪妻,晚年喪子,暮年喪孫”的尚成蒼老爺爺,因病去世了。不少還記得老爺爺的善良網友,紛紛流淚在線送別。他的城裏“孫子”王晨正不僅去送了老爺爺最後一程,還發視頻悼念:“希望孟婆能多給爺爺和丫頭的湯裏多加點糖,這輩子太苦了。”對比王晨正的溫暖,另一個城裏“孫子”的發言卻引來不少反感。他不僅對爺爺的離世無動於衷,還發文回應:“臨走時,我當場給了一打鈔票,能抵三個月了,給了錢已經兩清了!”這冷血的言論,引發巨大的爭議。七年前,兩個叛逆的少年一起去青海的尚成蒼老人家參加《變形計》。雖然家境貧寒,尚成蒼老人依然對兩個孩子傾註了無限的愛與耐心。為迎接這兩個城裏“孫子”,尚爺爺拿出自己不多的錢,買了平時很少吃的瘦肉,像對待親孫子一樣,將肉絲挑出來給兩個孩子吃。為讓兩人入學有飯吃,家境困窘的尚爺爺還一大早去鄰村借土豆,將他們照顧得無微不至……如今,爺爺去世。一位城裏“孫子”,念及舊情,發文感謝爺爺的愛改變自己的一生;另一位則說“給錢了”、“兩清”。兩下對比,高下立判。兩人不同的表現,也收獲了不同的結果:一個是一邊倒的贊揚,一個是一邊倒的批評;一個留言區被溫暖環繞,一個評論區被戾氣占滿。我們總說要教育好孩子,然而怎樣才算將孩子教育好了呢?從這兩個少年的身上,我找到了答案:成功的教育,就是養出一個溫暖的小孩。冷血自私的孩子,招人反感想象一下,有這樣兩個孩子:一個懂感恩,知回饋,常常對他人表達善意;另一個卻擁有一副冷酷心腸,看不見他人的付出,覺得一切都理所當然……你會更喜歡哪一個?相信絕大多數人都會選前者。沒有人會喜歡自私自利、冷酷無情的孩子。一個人若始終自私冷酷、冷血無情,必會招致周圍人的反感與唾棄。武漢金銀潭地鐵站,曾出現過這樣一幕:身穿紫色衛衣的女孩,因上錯車,對母親連踢6腳,那兇悍無禮的模樣,讓看過視頻的人無不義憤填膺。不過是多等幾分鐘,女孩兒卻像對仇人一樣肆意對母親拳打腳踢,全然忘記,自己兩手空空、雙手插兜,而母親身上、手上都塞滿了行李。這樣漠視父母付出、冷血無情的孩子,不僅令父母心寒,也很難讓其他人心生喜愛。畢竟一個連父母都不懂得尊重、感恩、體貼的人,又怎會耐心、溫柔地對待其他人呢?自私冷酷、冷血無情的人,人生之路也會越走越窄。公司來了個高材生,本來大家對他印象挺好,但沒過半年,不少人都刻意遠離了他。原因是,這個人實在太冷血。為公司服務了近十年的司機老王出了車禍,大家準備一起湊點心意看望一下他。這位高材生卻直接說:“我和老王不熟,不會出一毛錢的。”某天中午,他在樓道抽煙,一只不只從哪裏來的小貓在他腳邊徘徊。不耐煩的他直接一腳將貓踢下樓梯,小貓淒厲的哀嚎久久在樓道中回蕩。久而久之,大家都知道,這個表面溫文爾雅的人,內心冷酷的很。於是除了必要的工作,很少有人與他交往,更別提與他交心。領導也因顧慮他的個性,而將升職的機會給了另一個更有人情味的下屬。沒有人願意和一個冷血無情的人打交道。因為他們無法換位思考,很少考慮其他人的想法與感受,總覺得一切都理所當然……在冷血之人眼中,往往沒有他人,只有自己。內心溫暖的孩子,路越走越寬作家畢淑敏曾說過這樣一番話:“天下的父母,如果你愛孩子,一定讓他從力所能及的時候,開始愛你和周圍的人。這絕非成人的自私,而是為孩子一世著想的遠見。”因為一個心懷善意、懂得溫暖他人的孩子,不僅會收獲他人的喜愛,還會給自己帶來好運。鄰居家讀初三的孩子,是整個小區最受歡迎的人。他曾守在一個小玩具身邊一下午,只因為“丟了心愛玩具的弟弟妹妹會著急”;他會按著電梯,耐心等待行動不便的老人慢慢走進;在出去玩的路上,遇到提著大包小包的阿姨,也會主動幫忙分擔重物……常常有人攔住鄰居告訴她,你家兒子今天又做了什麽好事,贊揚她孩子養的“正”,有這樣的孩子是有福。鄰居一直不置可否,直到越來越多的人,因為孩子對一家人展露善意。她這才發現,孩子平時積攢的小小溫暖,已經惠及到家人身上。《我親愛的甜橙樹》裏,澤澤是一個調皮搗蛋的小男孩,他經常闖禍、被責罵,是眾人認定的“惡魔之子”。但當他在塞西莉亞老師的花瓶裏放下一朵鮮花時,命運就此轉變。因額頭上有一塊可怕的胎記,塞西莉亞老師課桌上的花瓶從未收到一朵花。她也成了所有老師裏,唯一沒有收到學生花的人。澤澤發現這一點後,摘了一朵新鮮的玫瑰送給塞西莉亞老師,並告訴她,在所有老師中,他最喜歡她,只不過家裏沒有花園,所以一直沒能給她送花,希望她不要責備他。澤澤的一番話,讓塞西莉亞老師感動得哭了起來。她誇贊澤澤是個“紳士”,並告訴澤澤,自己從不相信他是人們傳說的“壞孩子”,因為他有一顆善良的心。第一次得到正面肯定的澤澤因此更加喜歡學校生活,開始用功學習,幾乎變成了另外一個人。這段經歷,也直接改變了澤澤的一生。內心溫暖的孩子,就像小太陽,不僅溫暖了別人,也照亮了自己。教孩子成功,不如教孩子愛人世間父母,總對孩子有很多期望:期望孩子成為一個有學問的人,一個有錢的人,一個成功的人……教育也在急功近利地敦促孩子早日成為人中龍鳳。卻很少有人想過,教孩子成為一個內心溫暖的人。一個內心溫暖的孩子,對內,不僅可回饋家人的愛;對外,也能用溫暖滋養他人。作家劉繼榮講了這樣一個故事:兒子在新年遊藝會上抽到了每個男孩都想要的變形金剛。另一個男孩卻抽中了一把桃木梳子。想要變形金剛的男孩頓時大哭,他覺得梳子是女生用的。盡管主持人一再解釋,用木梳子梳頭可治療白發,窘迫的男孩仍舊沒有停止哭泣。兒子看著哭泣的男孩,想了想,用自己的變形金剛和他換了桃木梳子。主持人誇獎道:“你真有哥哥風度。”但兒子卻一本正經地回答:“我媽媽長了白頭發,變形金剛又不能治療。”這個暖心的回答,不僅滿足了小夥伴兒的心願,也令身為媽媽的劉繼榮十分動容。常聽人說:一個家庭最大的財富,不是房子,不是車子,而是培養一個溫暖的孩子。他可能沒那麽成功,也不會給家庭帶來多大財富,但一定是孝順的子女、熱心的鄰居、可靠的朋友。周圍人都會因為他的存在而幸福。那,父母該如何做,才能養出溫暖的孩子呢?■ 在孩子童年時,給予孩子充足的愛兒童心理專家孫瑞雪說:0—6歲這個階段,是孩子索取愛的階段,只有在這個階段,父母給予孩子足夠多的愛,孩子才會把愛回饋給別人。而且,孩子會模仿愛,父母如何愛他的,他也會模仿並把愛回饋父母。因此,在孩子幼年時,爸爸媽媽要充分回應孩子對愛的需求,多陪陪孩子、多抱抱孩子,滿足孩子對愛的依戀。■ 以身作則,教給孩子愛人的能力按票購物的年代,鄭淵潔得到一個買電視機的機會。但他卻沒有將電視搬回自己家,而是送去了父母家。兒子很疑惑:“咱們不看嗎?”鄭淵潔說:“咱們比爺爺奶奶活得長,別說直角平面電視了,將來看原子彈電視的機會都有呢!”後來某天,鄭淵潔買了幾只很大的對蝦。自己不舍得吃,就騙兒子說自己過敏,但看穿爸爸謊言的兒子卻告訴他:“這只蝦你吃,將來我吃原子彈蝦的機會都有。”孩子是父母的鏡子。要想孩子擁有愛人的能力,做一個溫暖的人,父母首先不能吝嗇愛。父母懂得憐貧惜弱,孩子也會富有愛心;父母時常與人為善,孩子也會關心體諒;父母做到扶危助困,孩子也會心存善念。很喜歡這樣一句話:上帝給人兩只靈活的手臂,不是為了推拒,而是為了讓你朝著每個方向,都能握住離自己最近的手。所謂做一個溫暖的人,就是不推開朝你伸來的手,也能握住離你最近的手!只有這樣,人生之路才會越走越光明,越走越順暢。愛與被愛是人的第十三對肋骨時時處處護住我們柔軟的內心——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