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50 Dorm 1828 (又是一間蔵在大學宿舍區的hostel,名字應該是由大學路18巷28號拼起來的)是一間比較有規模的背包客棧,一共三層,的的確確是由老舊小屋改建而成,鄰近國立城功大學,很有住大學宿舍的感覺,工作人員也很有禮貌。從台南火車站到客棧只需要10分鐘路程,而且鄰近育樂路大學生食堂街,就像一條每天都開著的夜巿。唯一一項要扣分的地方是,這裡的聊天大廳是分隔在不同樓層,變成很小人會到大廳裡聊天,大都躲在房間裡,比較缺乏大家庭的氛圍,不過整體來說,還是值得入住喔! 點擊圖片放大 1100 人家大多都住到七股鹽山才下車,而我就選擇在台灣好行99號的其中一站"龍山村"下車,因為這裡是一條老舊的養殖蠔村子,可以讓你見識到一些平時沒看到的景象。坐上一條叫龍山號的生態旅遊船,船上所有的座位剛好坐的滿滿,船沒開前還可以到碼頭旁邊吃烤蠔,買了船票就免費吃到飽。現在大家都意識到單靠養殖蠔越來越難維生,就把船改成生態船,變成旅遊項目,除了可以賺錢,又可以做一個生態教育,同時賦予龍山村另一層的意義。 1145 經過蠔養殖區,W字捕魚區(老祖宗留下來的捕魚智慧)船停泊在一個叫網仔寮的沙洲上,這裡的沙細到好像胡椒鹽一樣。為了保護這一片沙洲,政府在這邊種上木麻黄、黃槿等樹木希望減慢沙洲流失,可惜,根據導賞姐姐說因為附近的工程所影響,沙洲正以每年5-10厘米的速度消失,當這一片屏障消失,就再沒人可以抵擋無情的海浪力量直接沖擊七股的海邊。 1335 來到了鹽山,對我來說這裡只是一個完完全全的商業遊旅區,沒什麼得著。反而另一邊的鹽田文化場可以讓你體會一下當人鹽工的工作情況,同時也可以欣賞到鹽田風光。 但是覺得好奇怪的是旅客數目這麼少? 在無聊的時候跟小火車賣票的姐姐聊起來,她說是因為登格熱,我到了台南才知道大家都很關注,北部的學校都停止讓學生到南部來旅遊,但我還是每天短衣短褲,爬爬走! 相信這次登格熱對南部節旅遊業影響也不小,還好的是隨著秋天的來臨,感染人數已有回落跡象。 點擊圖片放大 1730 神農老街,一條充滿古樸味道的老街,但承租的店主卻是富有活力的創意文藝青年。 1848 林百貨,台灣日治時間創立的百貨公司,被丟空幾十年後被復修,成為文創百貨公司,很多有趣的貨品可以逛,當然價錢也不便宜。 據說是南台灣第一台升降機。 1930 我喜歡在大街小巷裡穿插,比坐車更能體會到在地人的生活,從海安路走回台南火車站的路上經過赤崁樓,一直對古蹟沒太大興趣的我,來到台南古都也被這裡的氣息所感染,這裡不是沒有新建築物,只是新的都是建立在舊的建築物上,而不是拆掉重起。在一棟棟的樓房之間,可以發現很多古蹟廟宇,不只是廟的硬件被保留下來,相關的軟件也同時承傳了下來。在廟裡,有村民在聚集,有善信在參拜,有居民在辦廟會,這種廟會文化使這些有歷史的建築物得以被尊重,被維護,再加上政府政策的配合,讓古蹟成為核心,令商民在四周聚集,而非不停的建立一棟棟沒有過去的高樓大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