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小妹近乎每個週末都和友人外出郊遊,春天溫度剛好,又是花季,最適合外出踏青,話說南北朝時期有三月修褉之說,王羲之聞名古今的《蘭亭集序》正是三月上已修褉時所寫的,由此可見,三月真是一個適合外出郊遊的好機會。小妹也趁機和友人到山頂去,來個三月踏青體驗。 既然決定窮遊太平山,我們當然沒有選擇山頂纜車這項高消費交通工具,再者我們又不是遊客,對乘纜車這項活動沒有太熱衷,我們當天是由中環五號碼頭出發,乘15巴士到太平山頂,車費$10.3,一直坐到總站就是凌霄閣,十分方便。到了凌霄閣,我們先到觀景台逛了一圈,疫情關係,平時人頭湧湧,滿是遊客的凌霄閣觀景台竟然只有少數幾個遊客,來的大多是附近居民或是旅居香港的外國人,小妹自打出生起就沒見過凌霄閣這麼少人,加上當天天陰,雖然沒有下雨,但積雲很厚,來山頂的人就更少了。雖然看不了維港景,但我們看到了雲海,香港大多是丘陵地,鮮少機會看到雲海,小妹和友人把握機會指了幾張照片,就找了張長椅坐下來欣賞大自然的美景,順便將腦袋放空。 我們都很享受這刻的寧靜,只是人吃五穀,總有飢腸轆轆的時候,我們坐了一會兒就到樓下商場覓食,由於捨不得仙氣滿滿的雲海景,小妹就和友人到商場開了不久的Don Don Donki買了一些熱食,又到鴻福堂買了2瓶飲品就回到剛剛我們坐下來放空的長椅吃了起來。吃飯途中,我們看到不少狗主帶著他們的愛犬來溜達,我們吃完手上的食物,就在觀景台再逛了一圈,看了一會兒溜狗逗狗就走了,再到了對面的纜車總站逛了一圈就準備到山頂盧吉道走回香港大學,不過剛步出纜車站,我們看了看路牌上的地圖,就發現了舊山頂道這條路是可以步行回中環,看了這路線後就改變了主意,即時啟動GOOGLE地圖,試試由舊山頂道步行回中環。 舊山頂道這段路由山頂起步的路段全是下山路段,雖然不會走到氣喘如牛,但是坡度還是挺高的,加上天陰有霧氣,之前又下過毛毛雨,路面就更滑,雖然該路全是瀝青路,還是挺難行的,我們全程都在走小碎走,盡可能穩著下盤才沒有打滑,舊山頂道一直走到維多利亞城界碑都是人行路,界碑以下的都是一些住宅地,我們走兩旁的人行路,有些路面沒有人行路就要走在車路上,要份外小心,尤其是舊山頂道與梅道交界這段和嘉諾撒醫院門前這段,都是沒有人行路的,路段陡峭又多車,行的時候必須分外留神,所以我們行到動植物公園時已經雙腳發軟,走入公園又找張長椅坐坐休息一會兒。 休息過後,我們才慢慢在公園內閒逛,動植物公園是香港少數免費入場的「動物園」,地道港人俗稱「兵頭花園」,園中除了種植了一堆奇花異卉外,還養了不少動物,小妹小時候還跟學校來過看婆羅洲猩猩。由於很久沒來參觀,小妹和友人在園內逛得津津有味,以前公園是容許進入溫室看鳥的,不過因為疫情和避免禽流感,現時我們只能在外面觀賞了。我們看完動物打算離開動植物公園時被華人紀念碑附近滿山坡的勒杜鵑吸引,又開始瘋狂打卡,小妹都是第一次見這麼多不同顏色的勒杜鵑,又一次刷新了小妹的見識,打完卡後我們慢慢走回了中環皇后大道中,在那兒乘巴士回家。 大家有興趣的話,不妨參考參考小妹的路線,規劃規劃一個適合自己的一日本地遊行程,捉緊春天的尾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