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知道我擁有一家美甲店,而就在今年母親節,我爸不知道著了什麼魔,竟然買了一組手沖咖啡器具送給他老婆!想當然而最後的結局,就是被她女兒拿來玩囉!而自視甚高的我本人,因為泡了幾杯家人都說好喝的手沖咖啡,便認為自己擁有與眾不同的天賦,甚至還去拜師學藝,想者要不要乾脆開一家手沖咖啡!還好,最終我還是清醒了,明白自己還是乖乖做指甲就好!但那幾天的手沖咖啡特訓依舊在我腦還裡揮之不去,想著既然都學了,幹脆也來跟大家分享分享我到底都學了些甚麼呢?~首先第一課就是:咖啡豆的日曬水洗分別與咖啡豆杯測分級。其實「好咖啡」應該要綜合客觀和主觀元素,咖啡界有一系列客觀的評分標準,撇除標準,每個人喜歡的風味其實也不同,就像有人愛吃甜的有人愛吃辣,主觀的感受對於品嘗咖啡也非常重要。最直接影響風味的可說是咖啡的焙度。焙度就是咖啡生豆被烘焙的程度,可以簡單分為淺焙、中焙、深焙,就像是牛扒有五成熟、七成熟一樣。淺焙的豆子通常酸甜味明顯,保留產區獨特的香氣,深焙的豆子則苦味較強。所以可以依照你喜歡偏酸、偏苦的咖啡,去選擇焙度。不同豆子有自己適合的焙度,不過傳統來說,本身風味就已經很優秀的豆子不太會選擇深焙手法,高溫焙的過程中容易帶走豆子原先的獨特味道,就像日本和牛不會拿去煮牛肉麵煮到熟一樣。日曬、水洗是什麼?單品咖啡豆一般來說都會標示處理法,也就是咖啡果實變成咖啡豆的過程,不同的方式會影響咖啡的風味。日曬(Dry process)和水洗(Wet process)是最大宗的兩種方法,基本上處理的方式是依照產地的狀況決定,水源充足的地方用水洗,缺水但陽光普照的地方用日曬法。日曬的咖啡豆喝起來通常有飽滿的口感、濃郁的甜味,水洗則讓咖啡風味乾淨明亮、口感偏酸。另外還有一種蜜處理也相當常見,蜜處理又稱半水洗,用水去除咖啡果實的肉之後,保留黏液層再進行日曬。許多咖啡豆包裝精美,但相關標示卻少得可憐。好咖啡不害怕別人知道身份的,若你能在包裝上、菜單上找到愈多資訊,咖啡豆是高品質的機會愈高,最基本的標示就是先前提到的產區、焙度、處理法,更精準的資訊包含產區細分的微產區、莊園、海拔、批次,還會寫上預期的風味、甚至生產履歷。如果菜單上只寫「耶加雪菲、中焙、日曬」,你可能要多加詢問咖啡師豆子的狀況,因為即便產地、焙度、處理方式都相同,也不見得會是同樣的風味。選擇咖啡豆時,可以請店家給你看一下豆子,觀察豆子顆粒大小是否均勻,好的咖啡豆子大小相似,也不會有碎豆。也可以請店家給你聞咖啡豆的味道,感受是不是有新鮮自然的咖啡香味。使用精品咖啡豆的店家,通常會相當有自信地拿出咖啡豆,和你分享它的香味,這些簡單的方法都能夠讓你避免花錢踩雷!說到這邊,是不是覺得很有趣呢?今天就先分享到這裡,我們下次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