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6/2005 在 Guadalajara 的最後一站,我選擇去 Tequila 鎮參觀釀酒廠。往該小鎮的巴士站在市中心南面約 1.5 km。「行去都得喎!還可以順道逛逛街……」,於是我決定步行前往。街道兩旁有不少地攤售賣電子零件,有點像我們的鴨寮街,還有就是鞋舗特別多,可是大部份的櫥窗設計卻不敢恭維︰每個櫥窗都用大紅大紫的色紙襯底,每對鞋都塞入相同的色紙作裝飾,娘味十足! 終於到達巴士站,原來入站都要付錢(0.5 pesos),真奇怪!買好車票(30 pesos)後順利登車,職員說全程要1小時45分,比預算的長,回來後恐怕已天黑。幸好沿途風景還算不賴,四周視野遼闊,令人心曠神怡。然而愈接近終點,路的兩旁開始出現一些小路,小路旁都豎立著寫有 ”Tequila” 的路牌,一時間搞得我頭昏腦脹,實在不知應在哪裡下車。我轉身向後坐的女士查詢(當然我只懂說出 Tequila 這個字),她指示我於何處下車。 (網絡圖片) 順利下車後,第二個難題隨即誕生︰我沒有地圖,不知應往哪個方向走,唯有再使出「路在口邊」這招數。婆婆指示我向左走,並說出一大堆西班牙文,我只隱約聽得明 ”tour” 這個字。果然左面的盡頭有一個廣場,有一間很古老的石教堂,以及幾名旅行社職員在招攬生意,我這個東方臉孔的遊客當然第一時間被點相。參觀 La Cofradia 酒廠的英語團 65 pesos,包試飲,天氣實在太熱,我沒多想便立即付錢。 (網絡圖片) 負責講解的小導遊雖然只得16歲,但英文卻非常流利,講解亦很詳細。他說只有藍色的龍舌蘭才可釀製 tequila,當生長5年後,工人便會將藍色龍舌蘭切割,先將植物四周的葉子切去,然後把中間叫 ”piña” 的菠蘿形莖幹運送到釀酒廠。工人把”菠蘿”放進用磚或黏土製造的焗爐蒸3天,出爐後切碎並蒸餾成汁液,最後將它與酵母混合,放進發酵池內發酵,新鮮的 tequila 便告出爐。小導遊說 La Cofradia 每天生產 12,000 公升 tequila,並分100%、60%、40%等不同級數,100%就是純 tequila,沒有任何添加物。龍舌蘭的百分比愈低,代表酒裡加入愈多添加物,可能是糖、色素,甚至是調味劑。根據當地法律,只有龍舌蘭不低於51%的才可稱為 tequila。 從廠房出來後,我們又去參觀 tequila 博物館(就是歷史呀圖片呀世界各地的 tequila 酒樽及宣傳海報 display 等等等等)及貯酒庫,最後是品酒環節。我首先嘗試100% tequila,酒一入口,從口腔到喉嚨直落胃部頓感灼熱無比,好像快要噴火!我想跟飲火酒沒太大分別(當然這只是比喻,我又怎可能飲過火酒?)。由於有了第一次經驗,之後再試60%及40%時,就沒有先前的難受,甚至開始 ”嗒” 得出 tequila 的甘味。不過空肚飲酒(今天我只吃過早餐)始終不是聰明的做法,未幾我已開始臉紅耳熱心跳加速腳步浮浮,很明顯正在發酒瘟中,兩名同團男子見狀,居然第一時間捉著我合照!我再一次「有辱國體」…… 當酒氣稍為退減後,我見團友們圍著小導遊在吃東西,於是立即趨前看個究竟。原來他們在嘗試吃 piña,我也將一小片放進口中咀嚼,感覺有點甜,也有點苦,不難吃,但也算不上好吃,當然沒有菠蘿味,但也吃不出丁點 tequila 的味道。Piña 滿足不了我的食慾,我只好轉而向求知慾進發。我問小導遊有關這釀酒區的資料,他告訴我全區約有20間釀酒廠,大部份都開放予遊客參觀,La Cofradia 由於正進行工程,故此已停止生產約一星期,難怪剛才整個廠房都杳無人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