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5/2005 我再次坐上Blue Line Trolley,今次的目的地是downtown。我於American Plaza Transfer Station轉乘Orange Line Trolley,正式開始市內觀光。 首站是Gaslamp Quarter,它位於downtown的正中央,是旅遊熱點之一。這兒有大約100幢維多利亞式古建築物,如今大都變成高級食肆和商舖。確實夠古色古香,可是並非我那杯茶,於是我朝海旁走,不一會便來到Convention Centre。 Convention Centre是一幢白色的大型建築物,顧名思義,它就有如香港的會展,主要功能是舉行會議、展覽和活動。從落地玻璃向內窺探,只見一個偌大的禮堂,裡面擺放著數以百計的圓桌,場面十分壯觀。我想也許這裡即將有宴會吧! 繼續沿海旁走,忽然,一陣強勁的音樂隨風飄來,原來有人在遊艇碼頭內開party。San Diego屬沿海城市,氣候怡人,加上當地居民經濟比較富裕,不少人都擁有自己的遊艇,假期時便喜歡與三五知己一同出海,又或者將遊艇出租,接載遊客作觀光遊。 我在沿岸的石壆坐下,眺望party的情況。只見三、四十人正在略為搖晃的浮台上扭腰跳舞,在live band所奏出的強勁節拍感染下,人們的情緒都十分高漲,有人舉杯暢飲,有人互相擁抱,更有情侶情不自禁地熱吻起來。看著這群懂得享受生活的人們,我的嘴角不期然泛起了羨慕的微笑︰在香港,我何曾試過在晴朗的天空下狂歌起舞? 美麗的海港、清朗的氣候、現代化的市容,令到San Diego成為了不少美國人心目中的天堂。不過,對於我來說,當地政府致力將曲高和寡的藝術融入日常生活當中,令我對這個城市更為喜愛。或許從以下兩件事例中可見一斑︰ 1) 沿海地方放置了不少長椅,上面鋪滿七彩繽紛的手繪瓷磚,原來全部都是當地兒童以San Diego為題的作品,當中大部份以海洋生物及風景為主。我覺得這個構思不但可以美化市容,而且邀請兒童參與創作,更能建立他們對社區的歸屬感。反觀香港,公園及海旁也有很多長椅,可是卻千篇一律的盡是石椅或鐵椅,不但色澤灰沉,而且造型單調。 2) 長長的海濱豎立了30個雕塑,乃當地政府邀請不同的藝術家,就不同的題材,以不同的物料和表達手法製造而成,無怪乎作品全都風格迥異、大膽創新,例如:以印上風景照片的玻璃作為葉子的大樹、堆滿鞋子的柱子等等。這些雕塑吸引了不少遊客駐足欣賞,包括我。 我完全沉醉在藝術的氛圍中,全然不覺時間正慢慢溜走…… 「幫我拍張照片好嗎?」忽然,一把操普通話的女聲從身後傳出。我回頭一看,只見一名中國籍女子一手拿著相機,另一隻手拖著一名貌似混血兒的小男孩。 「好呀!」我接過相機。女人與小孩便在雕塑前站好,臉上綻露笑容。 「準備,一,二,三!」我隨即按下快門。當我確認照片拍攝成功後,便把相機交還女人。 「唔該哂!」女人用廣東話說。原來剛才我那不太標準的普通話出賣了我的身份。 這個女人來自廣州,很多年前嫁了給美國人,現跟小兒子居於夏威夷,來San Diego是為了探望在這裡工作的丈夫。再次聽見廣東話當然高興,但我感覺到其實她比我更興奮︰我想她很久也沒有說過廣東話了。我告訴她打算到墨西哥,她對於我一個人上路表示驚訝。其實自從昨天開始,每當我向別人說要到墨西哥時,他們的反應大都如此。莫非那兒有洪水猛獸乎?! 跟女人道別後,我一個人在海旁漫步。看著黃昏的晚霞染得天邊一片艷紅,心裡有著說不出的愜意。出發前同事J曾半開玩笑地替我看掌,並說我將來會移民外國。我想若果有得揀,我會選擇移民到這個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