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去過台灣的朋友,都喜歡上台灣濃厚的人情味。 去年參加旅行團到台北,都是走馬看花,唯一一次機會和當地人接觸,是在步行前往西門町時,和一名經過的路人聊聊。直至本月初到台中自由行,終於感受了台灣的人情味是甚麼一回事。 一到埗台中清泉崗機場,我們走到在櫃檯買悠遊卡和借wifi蛋,或者是在香港機場離境時受到不太友善的對待相比下,台灣的服務員仔細地解答我們每一條問題,儘管背後有一條小小人龍在等候,服務員仍然沒有要打發我們離開的意思,頓時感覺喜出望外。 第二日我們包車到日月潭遊玩,司機叔叔性格開朗,跟我們說個不停,從景點、歷史、品酒、養生、到叔叔的生平都和我們說了一篇。可能是投緣的關係吧,過了時間還駕車載我們到清境上逛逛。 夜晚到達清境民宿,主人家和我們辦理入住手續後,便和我們談談天,喝著熱茶、吃著水果、還有兩、三隻小貓,一隻大狗懶洋洋地蹲伏在旁邊打瞌睡,那裡溫暖得像家似的。 清晨,我們參加日出團到合歡山看日出,導遊教我們擺出不同的姿勢。為捕捉最美的角度,導遊還不惜伏在地上為遊客們拍照,直至拍出好照片為止。 這趟旅程後,大抵明白為甚麼很多去過台灣的朋友,都會喜歡上台灣。這種人情味,不只只關心熟悉的人,而對不認識的人也表達友善。在香港,人人都習慣了「一分錢一分貨」,甚至是「一分錢半分貨」,服務人員全都被訓練了一式一樣的語調和微笑,與顧客的接觸點到即止,若在忙碌時段,閑話都少說半句,多麼想顧客付錢後便快快離開。 這也很正常,在繁忙的生活空間中,人們沒有精力對身邊的所有事物關心。工作上,只管按本子做好自己份內事,能夠完成工作已謝天謝地,還怎能做多額外「人情味」的事情;即使在下班後,在煩亂和擠迫的生活環境下,人與人之間的物理距離縮短了,但心理距離卻疏離了。 也許,喜歡上台灣是對香港逐漸失落的人情味的一種投射。 --------------------------------------------------------------------------------------------------------- Facebook Page: Travel Addict https://goo.gl/6jmF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