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沒有發現旅行中的自己經常變成了另一個人嗎?那個被召喚的靈魂是快樂的、是輕鬆的、是放肆的。而這份快樂指數原來可透過旅行來累積上升的! 想起那個旅行中的自己有令你立即嘴角含春嗎?很想再來多一遍吧? "其實我們渴望旅行,並不止於可以逃離現實,避開煩惱,更是由深處使你變得更快樂,是一份長期建立的快感。這個轉變你未必察覺到,但其實已不知不覺地入了血。" 〖 旅行令你發現另一個自己 〗 根據 Academy of Management Journal 的研究,當你能夠踏足異地,接觸另一種文化和習慣時,你的大腦會不停地Switch Mode (我理解為「跳掣」; 科學家稱之為「認知靈活性」“Cognitive Flexibility”) 這促使人更靈活,更易接受新事物,想法更開闊。 創意靈感得到空間去衍生,自然不停湧現。 日常的你,未必喜歡派對,但去到外地卻也想感受一下當地的夜生活;平時你可能說話不多,但去到外地卻能和一個陌生當地人滔滔不絕;正常的你,可能斯文典雅,但去到外地卻讓自己不顧儀態放聲大笑、大口大吃⋯⋯放下了的抗拒心,狠狠衝擊你的原則和習慣,為自已帶來一連串新鮮的快感。一反常態的言行使你的人生中增添了驚喜和刺激。 你會發現:原來我也可以這樣的! 〖 旅行令你學會讚美感恩 〗 研究同時發現,出國旅行次數愈多,對人的信任度會顯著上升。 原因是你有機會體驗世上各種好事物。 這不無道理,因為人在異地,面對著種種陌生和未知,路人一個舉手的引路,你會覺得:啊~這裏的人很熱心啊! 出租車司機順口和你聊聊天,你會覺得:咦!連司機都很友善呢! 然後你會很懂得去欣賞當地的特色手藝 (明明是專為遊客而設的手信)、你會把骯髒混亂的市集當成本土特色、你會覺得當地的歷史遺跡和文化很值得去好好保留⋯⋯ 旅行時,大多數的事物在眼中都變成美好。因為我們用了另一角度去看待同一事情。懂得讚美感恩的心態在這時候悄悄萌起。 〖 旅行使你學習解決問題 〗 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 的研究顯示,在同一電腦測試中,常去旅行的學生比不出門的學生多超過20% 能夠尋找方法解決困難。 原因是世界之大,讓我們發現同一件事可以有不同的角度去處理,這正正是各國文化差異所在。 正如當我們認為缺水便不能生存時,沙漠地區國家的人民數千年前已懂得利用駱駝對水源一種特殊的敏感,依此常能找到水源更用作運輸營商。日本處於地震帶,參觀地震屋可知道日本人如何運用建築去減少地震傷害。每個國家、每個城市、每個民族都有意想不到的智慧。這個亦是何謂「讀萬卷書不如行萬里路」從旅行中一點一滴獲得啓發。 〖 旅行令你變得謙虛 〗 離開熟悉的環境,你會發現自己是多麼眇小。原來自己知道的、見過的只有那麼少。旅行中讓你見盡前進的;落後的、富有的;不幸的。 沒有什麼應讓你自感高高在上,亦沒有什麼應讓你覺得悲慘。扶你一把的,可能是那個衣衫襤褸的當地人。你會突然醒覺人與人之間,不論階層背景,只要懂得尊重,總會有一條善良的接觸點。 〖 旅行令你更明智 〗 不少人都喜歡在Office電腦熒幕旁或松木板上貼上旅遊風景相片。原來這對於提神醒腦是有作用的。研究發現只要望著戶外風景照片40秒,便可以提昇處理下一個任務時的專注力和判斷力。 沒錯,單憑照片已可有這效果。難怪失戀後出走回來,會發現:其實沒什麼值得傷心!感到困擾迷網時,去轉旅行回來,好像很多事都會想通了。 圖片: Freya's Holiday 飛人假期 作者:Freya's Holiday 飛人假期 www.facebook.com/freyasholida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