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時習慣以「趁墟」心態逛市集的小編,在四月十三日那下著旁沱大雨的黃昏,出席保良市集品牌推廣工作坊。得知主題後不禁暗忖:「文青風『手作仔』而已,哪要甚麼品牌形象?」然而,聽過四位主講專家對推廣手作的真知灼見後,小編對設計手作界大為改觀! [caption id="attachment_17796" align="alignnone" width="640"] 檔主們聚精會神,聽Tony 解釋設計入門心法。 [/caption] 先由自稱「保良市集代言人」的室內設計師劉志海Tony 發言。作為今屆市集的評判,他首先鼓勵檔主:「出售獨特和高質素貨品的同時,心態也十分重要。高檔的『乜乜巴素』、『物物節』也人山人海,所以手作人先要肯定自己、堅信藝術有價!」然後開誠佈公,向入圍檔主解釋評審準則,包括:原創性、美學、功能性、作品意義與心思和市場價值。絕無圍內篩選之嫌。「我寧願讓一家售賣具中國傳統工藝特色的生活用品檔入圍,也不希望出售一般潮流飾物的攤位過關。」此入場門檻正好呼應藝術本身有價的概念。 聽過大學講師傳授理論,各位參加者當然意猶未盡。下回再續,聽下位嘉賓道盡擺檔實戰101! [caption id="attachment_17797" align="alignnone" width="640"] 大會向Tony 送上檔主Peter手製的復古風滴膠馬賽克紀念品。 [/cap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