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篇提到exchange改變了我的想法。。。 我是末代AL 考生,時代的改變,大家身不由己。當年公佈“賽果”,人人自危,人心惶惶,不理以前考上某系的成績要求是多少,為求學位,什麼都要忍(退而求其次,但會不會後悔,我相信有,不是當事人,不會明白時代巨輪壓下來的壓力和無奈)。由於當時教育局已說明即使重考AL,都不會銜接上大學的三年制,所以重讀這條路被封閉了。雖然知道在別的地方升學可能是一個新機,但不在本地讀書,是一點資助都沒有,所以只好乖乖唸書了。我的成績比預期差,但總算其中一個我喜歡的學系錄取了我(哈哈,回顧三年,那三年比CE和AL忙碌)雖然我讀的學系在別人眼中是不值錢,但我得到的別人不會有。 在Year 1, 我首次與外國人生活,原來文化差異是那麼有趣! 大學3年裡,我都住宿舍。我的第一個外國朋友,她是來自中國大陸的女生,也是我第一個大陸朋友,她的出現,改變了我對大陸人的印象。。。我的社區本來是一個常被嘲笑有很多牛和田的落後地方,我們都是“牛屎妹”、“牛屎仔”,但近十年,牛和田已經消失了,放眼望去,只有行李箱和行李箱,他們的行李箱就是路面上的車,他們大叫就像司機“響horn”,因為他們的來臨,我們的社區變得很繁盛。我們受到的影響是前所未有,迄今還沒有改善。因為這個原因,加上年少,我討厭內地人! 這個北京女生來我學校exchange一個學期,她很斯文,常躲在房間,後來我認識了她的roommate,我才有機會跟她聊天。 2013年5月20,她離開香港前的一天,她,她的roommate和我一起去了科學博物館和歷史博物館。 她來自北京,她告訴我外省人北漂到她的地區,弄到房價飆升,交通很繁忙,工作競爭大,她的壓力很大,也不開心。她的控訴成為了我們的話匣子,我們的共同話題,我從來沒有想過那麼討厭的大陸都會有香港類似的問題,我知道後,覺得我的視野很窄。 她是個很有禮貌的女生,她很愛廣東話,對香港文化很感興趣,還記得和她一起去博物館,她成為了我的導遊,她的知識很豐富,因為她從小就愛看書,和我相反(尷尬),我們一起唱過karaoke,她居然會點廣東歌,她喜歡聽Eason的歌,而且會比對廣東版和國語版的歌詞,我雖然也喜歡Eason,但我以前真的不會聽國語歌。。有時候,她錄完一首歌,會問我咬字準嗎,我都會努力幫她,她的語感和領悟力真的很強。 我的普通話很爛,自中三以後,我就沒有再接觸普通話了。為了與她拉近距離,我開始努力學普通話,我會找她一起吃飯,課餘時會看大陸劇或大陸的綜藝節目,我比較會看後者,至今,我的輸入法是用google pinyin的。旅遊時,有人以為我是馬來西亞人或新加坡人,他們有禮貌地解析說因為我的普通話挺好,我是很高興有人認同我的普通話不會很爛,但同時發現外國人(華人)一般覺得香港人的普通話不好。大學三年,我交了好幾個說普通話/國語的朋友,謝謝他們的陪伴,我學普通話/國語是經歷過一段艱苦的時間,以後再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