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年除夕我在夜店。 眾聲喧嘩的場合不宜點太複雜的飲料,就來一杯Hoegaarden好了,「加幾片檸檬。」「檸檬沒有了,給你加片橙好嗎?」對年少無知的我來說那是多麼詭異的提議!然而一試無妨,老外酒保再好玩也不會把不能入口的推給客人吧。結果我幾乎愛上這種配搭──要不是筆者對檸檬的喜愛強烈到拿來當飯後水果吃。 爾後查了書,才知道橙花橙皮皆是Witbier常用之材料,難怪毫無違和感。說起來,小麥啤酒如Witbier與Hefeweizen大概算是最為大眾接受的上層發酵類型,是故在大部分便利店能找到的Ale也只有Hoegaarden跟Kronenbourg 1664 Blanc兩種Witbier。小麥啤酒顧名思義是在釀造的麥芽當中佔一定份量為小麥,比之一般以大麥為主的啤酒,小麥啤酒麥味較輕,幾乎不帶啤酒花香,自然也不那麼苦澀,清雅之餘卻帶點水果與香料的味道。要說IPA是一位世故而性感的御姐的話,Witbier和Hefeweizen就是入世未深、整天圍著你團團轉的雙生少女。 同被稱為白啤酒,Witbier來自比利時(荷語Witbier就是White Beer,法語區稱之為Bière Blanche,也就是Kronenbourg 1664 Blanc招紙上寫的),Hefeweizen則來自德國,也稱為Weißbier(德語的White Beer)──Hefeweizen中Hefe指酵母,Weizen指小麥啤酒,意指Weizen之中不過濾酵母而使酒體混濁帶白色的種類,以茲與其他小麥啤酒區別。說Witbier和Hefeweizen是雙生兒,全因其釀造過程與風味皆相近,最大分別在於Witbier一般在未經發芽的小麥和啤酒花外,釀酒師會添加香料,常見者包括橙皮和芫荽子(Coriander),故此Witbier一般帶柑橘與花香氣;Hefeweizen則少有添加香料之做法,故其味帶酵母所賦予的香蕉與丁香香氣為主。 在香港,除了上述兩個品牌外,來自德國的Erdinger也逐漸為大眾所認識。最令筆者驚喜的是,往常只提供清爽Lager的好些潮州夜冷和大排檔,也開始售賣Erdinger Weißbier,想必是為了吸引對啤酒日漸熟悉並且甚有要求的年輕一代。雖然這只是起步,卻是在香港推廣啤酒文化的一大步。本地酒廠除Young Master Ales推出了夏季限定,以陳皮、菊花、白胡椒等釀製的Mo' Mo' Wit外,久未有新作的Hong Kong Beer Co.亦剛公佈將推出一款以玫瑰與本地蜂蜜為主調,名為White Pearl的Witbier,熱切期待中。 (圖為Erdinger Weißbier,攝於Grove Cafe & Bar) P.S. 也想談談日本麒麟麦酒Kirin Brewery最新推出的限定特釀青空小麦。昨日見酒友在Facebook上提供情報指青空小麦已於便利店有售,迫不及待買了一罐。然而就是這股衝動令筆者不慎忽略了包裝上很重要的一個Label:「リキュール(発泡性)①」。這裡指出該款特釀並不符合啤酒定義,而只屬発泡酒一類。発泡酒是日本釀造業妥協於稅法下的一特色產物,其與啤酒的區別於下篇再談。大致來說,発泡酒的麥芽比例較少,而列為「リキュール」(Liqueur)類的含麥量更低,以青空小麦為例則以大豆填充部分。平心而論,青空小麦的確有小麥啤酒的大部分特徵,諸如清爽與水果香氣,然而酒體與深度始終不及真正的啤酒,反另其酒精味鋒芒過露,貪鮮一試尚可。 (圖為青空小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