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16年起,市建局首次採用「小區發展」模式,在庇利街、榮光街和銀漢街等一帶啟動8個相連的重建項目,將失修殘破樓宇清拆重建,並透過重新規劃及重整項目內的土地,例如打通部分掘頭路、將私家巷里變成行人街,以及興建行人天橋連接港鐵站。透過市區更新力量改善舊區已建設環境、提升小區內以及與周邊地區的連接之餘,更為這8個相連的項目打造成為全港首個的「小區重建新社區」。其後,市建局亦以「規劃主導、地區為本」的規劃方針,開展啟德道/沙浦道發展計劃(沙浦道項目),以及衙前圍道/賈炳達道發展計劃,將未被善用的政府土地和過時設施納入規劃,擴大項目的規劃裨益;其中,沙浦道項目將興建地下廣場,並設有出入口,連接由政府負責興建的行人隧道至啟德發展區未來的地下購物街,將被太子道東分割的九龍城舊區和啟德發展區連接,提升兩區的連接性及行人暢達性,並連通灣區東面的啟德河。此後,市建局團隊更進一步,由舊區內陸土地和空間的更新,延展至海濱空間的規劃。市建局在 2022 年開展明倫街/馬頭角道發展計劃及土瓜灣道/馬頭角道發展計劃時,已考慮到這兩個項目處於策略性臨海位置,因而透過一體化的規劃和設計,將重建後的建築物從海濱後移,騰出地面空間以提供約 20 米闊的海濱長廊,與毗鄰啟德發展區的海濱長廊,以及啟德體育園的發展連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