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讚揚最多的要數10歲的小表弟了,嘴巴甜得來,一口一個「大姨」「嫂子」的叫著。還很會誇人「大姨今天真漂亮」「好久不百家樂賺錢見表哥,又變帥了」,引得一眾親戚大呼「這孩子太暖心了」。女兒最小,正處於認生期,面對一大群陌生人難免會怕生,於是全程一臉嚴肅地專注玩自己最愛的磁力片,或者看動畫片。剛夸完小表弟,一個親戚突然把注意力轉向女兒:「樂樂有點內向吧,看著不太合群呢,以前我家孩子也是這樣,你可以去報個提高情商的班,現在這個社會,情商太重要了!」我一口老血差點噴出來,不知道該如何去解釋孩子處於認生期,如何解釋「不喜歡說話」跟情商八竿子打不著,對她說「樂樂處於特殊的成長階段,跟情商沒關係」,換來的卻是對方勉強的笑笑和意料之中的否定。近些年,「情商」一詞越來越受到關注,情商高的孩子越來越受歡迎。然而,大家對「情商」的誤解也越來越深。似乎,嘴甜、愛說話成為情商高的一個標準。對不起,「情商」的涵義遠不止於此喔。情商是什麼呢?「情商之父」丹尼爾·戈爾曼指出,情商包含五個方面:認識自我情緒、管理情緒、自我激勵、識別他人情緒、處理人際關係。人際關係大師約翰·戈特曼則在《培養高情商的孩子》一書中寫道:「對於孩子而言,情商意味著擁有克制衝動的能力、延遲滿足的能力、激勵自己的能力、讀懂他人社交提示的能力和應對生活中高潮與低谷的能力。」那麼,在日常生活中,情商高的孩子都具備哪些特質呢?1、說話讓人舒服,不戳人痛處周末,侄女來我家,在海邊撿貝殼、挖沙子,玩得不亦樂乎。臨走的時候,大家問她:「喜歡大姑家嗎?」侄女立刻回答:「喜歡,超級喜歡,可以吃螃蟹,還可以跟妹妹一起在海邊挖沙子。」不是單純的一句喜歡,還說出了很多細節,聽起來讓人覺得很舒服,頓時心生歡喜。隨後,老公不免俗氣了一把,問她:「那你喜歡小姑家還是大姑家呀?」侄女想了想說:「都喜歡,喜歡去小姑家跟哥哥一起畫畫,喜歡在大姑家跟妹妹一起去海邊挖沙子。」兩句話,說得大人和兩個孩子都超級開心。高情商的蔡康永曾經說過,好好說話,是最基本的善良。好好說話,不僅包括說一些暖心的話讓人聽著舒服,還包括懷揣著一顆善良的心,不戳人痛處。不隨意嘲笑那個身處困境的人,不在不合時宜的場合揭別人的傷疤,即使吵架也不要隨口說出傷人的話……在言語上給予尊重,讓人聽後如沐春風,是一種禮貌,更是一種修養。2、風趣幽默,擅於化解尷尬作家劉繼榮寫過一篇《坐在路邊鼓掌的人》,文中的女兒是個情商很高的女孩。她有點小幽默,面對父親的玩笑話:「孩子,你怎麼就不是個神童呢」,會幽默地懟回去:「老爸,因為你不是神父啊。」這種幽默也讓她輕鬆地化解了一些小尷尬。在一次郊遊中,班級里兩個小男孩同時夾住盤子裡的一塊糯米餅,誰也不肯放手,也不願意平分,大人們連哄帶勸依然不奏效,最後,女兒提出用擲硬幣的方式,僵局輕鬆化解了。後來,在郊遊返回途中遇到堵車,大人們有點不耐煩,孩子們更是變得很焦躁,女兒又開始給大家講各種笑話,一個接一個,車裡的氛圍變得開心又融洽。她還剪了很多彩色的小動物,送給同學們,讓大家擁有了一個美好的旅途回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