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都難免會遇上孩子情緒失控。尖叫哭鬧樣樣來,身為爸媽卻不知道能怎麼幫助他,心裡充滿無力和心疼,甚至有時會克制不住自己的脾氣,更覺得球板詐自騙己好失敗⋯⋯打壓?忽視?這樣做真的好嗎?我們該怎麼面對孩子的情緒失控? 今天媽咪愛整理了資深幼教老師提供的實戰經驗「一個心法、五個步驟」讓我們一起擁抱孩子內心的焦慮和挫折,一步步處理情緒!首先,我們要先自問:「孩子的眼淚,你讀懂了嗎?」一方面因為孩子的表達能力尚未成熟,一方面可能因為他的經驗是只有哭鬧才有人回應所以在他需要被注意的時候,選擇了用哭鬧來表達但其實背後沒說清楚的沮喪、焦慮、挫折是:「我有情緒、我有需求,希望你們注意我。」 當孩子哭鬧,而我們卻無能為力時,很容易出現兩種反應:忽視,以及打壓。也許我們能得到暫時的效果(因為沒有人理而放棄哭鬧,或者被打被罵而嚇到安靜),但其實,父母的這兩種反應對孩子傷害很大⋯⋯ 忽視,會讓孩子漸漸失去安全感。打壓,會讓孩子自卑地否定自己。 孩子的情感需求沒有被滿足,對未來發展會有很大的影響,千萬別覺得「打一打他就乖了」或者「不理他就沒事了」,這些都會在孩子心中留下傷痕。那麼,我們到底該怎麼做呢?今天跟大家分享一個心法、五個步驟,我們一起學習,照顧到孩子的無助與沮喪! 【心法原則】先處理心情,再處理事情千萬別在孩子情緒失控的狀態下說教,只會造成反效果!這個原則其實就貫穿了整個處理的步驟,接下來會一步一步解說 【步驟一】把否定批判憋回去!——你以為你在否定行為,孩子以為你在否定他 當我們說:「不準哭!」「不要鬧了!」「你又亂丟東西!」「怎麼那麼皮!」我們心裡可能是想糾正孩子此刻的行為,但孩子心裡接收到的是「媽咪不喜歡我,媽咪在否定我⋯⋯」長期下來很容易導致孩子的自我價值感低落,甚至覺得不被愛,長成難以彌補的傷害我們能做的,就是戒掉一時的嘴快! 【步驟二】描述情境、命名情緒——幫助孩子表達,減少無助感,並用語言描述情緒,同理他的感受 前面我們說過,孩子哭鬧一部分的原因是他不知道如何表達所以我們這時候就可以先幫助他(也是在示範)描述現在的情境以及他的情緒一方面可以減少孩子的無助感(因為他知道你接收到他想表達的意思了)另一方面也藉由同理孩子的感受,來安撫他當下的心情 例如:「媽咪知道你很生氣,因為你現在想要吃餅乾。」「你現在很難過,因為你很想繼續玩,還不想回家,對嗎?」有時候,這樣簡單的句子就能讓孩子平靜下來,多練習幾次就會發現沒有那麼難!處理孩子的情緒失控,把握一個心法、五個步驟 【步驟三】陪伴孩子找情緒出口——憋住的情緒,可能長成暴力/自卑,不如給孩子多一點時間宣洩 東方含蓄的文化很少教我們如何處理負面情緒,只規定「不能表現出來」,不能哭、不能生氣、不能軟弱⋯⋯我們從小被這樣教育到大,很自然也會拿這一套來規範孩子但其實,沒有被表達或釋放出來的情緒,憋在心中很容易「內傷」,甚至默默長成暴力或自卑在不傷害他人的情況下,給孩子久一點時間,陪在他身邊,讓他知道他可以安心的宣洩情緒,是很好的幫助,也是珍貴的教育機會。 難過的時候,可以這樣說:「如果難過就先哭一下,媽媽陪著你」生氣的時候,可以給孩子一種安全發洩的建議:「生氣的話可以槌這個枕頭,發洩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