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第一次見到他,是在金澤火車站外的褐紅色大門建築下,而這座奪目的建築,毫無疑問成了每一個到訪遊客的必拍對象。 但他沒有,他只拿上了手上的相機,對著紅大門看了一下,卻由始至終沒有按下快門。 我是一個旅客,這天來到金澤,本來準備作一天無甚目的的散策,也帶了相機作包羅萬有的隨攝。 從火車站開始,沿著對面的大道往城內走,在一個繁忙的交义口處,發現一個人氣旺盛的進口,裡面就是著名的近江町市場(http://ohmicho-ichiba.com/)。 金澤是日本北陸沿海的主要城市,魚產豐富,在這個有數百年歷史,被譽為金澤廚房的市場,除魚產外,各式果菜海產亦不缺乏,看上去光鮮閃亮、五彩繽紛,吸引了不少目光及唾液,當然也吸引了遊人的鏡頭。 我忙於拍攝美食的色彩,在四周張望時,看見二樓一個似是正對著我的鏡頭。 那是他的鏡頭,從他拿著相機的動作,我知道,他是一個專業攝者,但他的鏡頭,沒有像我和其他遊人要拍下市場的所有美食一般,他在二樓居高臨下,是為了捕捉市場人流的眾生相,只拍了一幅「近江町的俯視」。 離開市場,我繼續散策;向東走,跨過淺野河,到了東岸的東山區,我好像感覺他也走了這條路;在不經不覺間,我走進著名歷史景點──東山茶屋街。 這裡,數條古氣古香的街道,保留了江戶時代的風味,讓人仍能想像,那時的名人雅仕們,觀賞藝妓表演及品茶嘗點的盛況;現在,遊人也可閒逛在古街上,安坐在茶屋中,體驗一下古風舊情。 走著走著,隨著遊人的鼓動,我拿起了相機,把風化了的木門、暗黃的街燈、和裝的少女等重現江戶時代整條街道的景觀,一一拍攝下來。 一轉身,又看見他的背影,他沒有跟其他遊人爭奪最佳的街景視角,卻在每家小店前停下步,細察久良,最後在「山屋」那茶店前,只拍了一幅「東山茶屋街的門牌」。 不遊金澤城,不算遊過金澤;金澤市的中心,原本就是金澤城,現在包圍在偌大的金澤城公園(http://www.pref.ishikawa.jp/siro-niwa/kanazawajou/t/)之中,那裡當然也有很多旅遊拍攝的景觀。 我隨便往市中走,不經意便到達公園的門前,他,竟原來已早我一步走進其中。 這天天高氣爽,一絲一絲的卷雲下,大草地滿是青綠,學生們與上班族自由地信步於公園之中。 如此廣闊的視角,任何人隨便的拿起相機,也是一幅幅美妙的圖畫。 他,卻由進來公園至此都沒按過快門,只無聲無息地穿過大片綠地,在通往金澤城門前的大道上,停了下來;我暫時放下了連拍多幅景觀的相機,看見他踏於婆娑樹影上,終於,他拍了一幅「金澤城公園的樹影」。 金澤城公園中自然是金澤城,雖然它的天守閣已毀,但像其他日本古城樓一樣,仍有在多角度下把它拍下留念的價值。 走進城門,我一心想著在城的四方尋找最佳視角,隨行隨拍,毫不吝嗇沒有限制的相機記憶。 好一會,走了城樓的四周裡外,也見不到他的影踪,卻在離開城門時,看見他動起手,舉起相機,卻不拍金澤城,而只拍了一幅「金澤城的門」。 我不知道為何他總是不拍名勝景點最具代表性的面目,但對於兼六園的園觀樹景,作為一個攝者,不可能不拍吧。 名列日本三大名園之一,兼六園(http://www.pref.ishikawa.jp/siro-niwa/kenrokuen/)正在金澤城的後方,仿如其後花園;我在出城門後便自然的步進了兼六園,名園勝景當前,我並沒有刻意留意他的去向。 兼六園內遊人更多,幾乎每步一景,每景都是遊人拍攝的目標;園內無論佈局、建築、路徑、樹型等,無不是經過處心積累的設計經營,沒有遊人能放下相機一分鐘,滿園景觀輕易地不斷謀殺相機的數碼菲林。 我當然沒有停步,更無暇住手,終於在一片算是沒有特別修飾過的平凡草地前,停了看著鏡頭的雙目,真正以肉眼看看四周。 就在這時,終於發現他了,他在遊人魚貫游動的路徑旁邊,蹲下了身,在那眾多名景之中卻沒有被命名的草地上,他又是只拍了一幅「兼六園的落葉」。 若說要在金澤散策,有一個區域是十分合適的,那就是甚有千古幽情的長町武家屋敷跡。 從兼六園西行,穿過香林坊後就來到長町一帶;這是從前保衛金澤城主的武士居住行走的地方,都是整齊的小屋,窄長的街巷,連綿的河渠,令人想像轉過巷角就能見到配劍的武士。 我走進不同的武士家的遺跡,與擠迫的遊人一同參觀珍貴的文物建築,手上的相機當然不甘後人的從不閒著。 終於,在野村家(http://www.nomurake.com/)又碰見他;這次,我終於能問他要拍甚麼,他沒有回話,只走往一間房室之外,看著簷篷上的瓦片,緩慢的舉起相機,靜靜地拍了一幅「武家屋敷跡野村家的小草」。 我這時很想知道,他這麼多難得的名勝美景不拍,為甚麼只拍那瓦片上的小草,卻又不敢打擾他的對焦;待他放下相機,我終於能問他了,他說:這根小草表達了武士的生命力,我不是拍景,而是拍隨景而生的意。 其實,長町這一帶還有不少店鋪,售賣的手信、紀念品、工藝品不少,我就在一家古舊的木屋中看了不少陶燒製品。 因為他那說話,令我突然感覺要放下相機,以真正的眼光看看陶藝品;走出店門時,才知道他沒有進門,在門外拍了一幅「鏑木商舖前的燈籠」,我才知道這家店鋪的名字──鏑木商舖(http://kaburaki.jp/)。 看他的視角,看他的取景,我才發現,自以為在旅遊中看了很多名勝,拍了很多美景,卻是忽略了更多;所以,我還沒有離開,繼續在長町一帶散策,以一雙肉眼,察看微細的景物。 沒有要不斷按動快門的衝動,感覺步伐也慢了下來,「散策」在日語中作散步、遊逛解,原來也曾出現在杜甫詩句中:北風吹瘴癘,羸老思散策。 在細意欣賞長町小巷地上不規則的石磚時,他又再次蹲下了身,以另一角度,拍了一幅「長町的巷角」,以及巷角上終於被我看到的落葉。 向金澤城那邊走回去,這段路,他跟我並排以行;我沒有再問他,他也沒有說話,我偶然拍一拍街景,他時而看一看遊人。 走進尾山神社(http://www.oyama-jinja.or.jp/),這是集合了日本式及帶有西洋以及中國特色的建築;我沒有急著拿起相機,四周看看神社的結構,想像為何它會這樣建築起來。 這次,是他首先拿起相機,我好奇的望向他,他向我一笑,眼神隨即移向正從神社步出的人群,我順著他目光望去,知道他已把握那一瞬間,拍了一幅「尾山神社的笑臉」。 (如喜歡,請like我的facebook專頁 – 天涯旅客 https://www.facebook.com/WorldEndTravel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