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山已成為近年香港人的娛樂不二之選,我相信這活動有力成為親子活動流行榜首位,這個流行榜的可信程度,一到假期便可以給予充份肯定。早兩日我相約姨甥仔卓賢行山,去程時乘搭的士,同司機叔叔閒談幾句,他笑說:「假期的西貢、大澳,比旺角更多人呀!」這已是一個為行山登榜首的最好鐵證。 政府的特別假期差不多完結,我都要把握時間約下親朋戚友行山先,當然要遵守及注意防疫措施。普遍親子行山活動都會選擇郊遊徑或難度較易的路線,不過有難度的路線都適宜安排給予小朋友,因為「挑戰」可促成小朋友設定一個目標,亦是一個很有效讓小朋友完成任務的動力,而適當的設定挑戰難度更能鍛練小朋友的意志力,讓他們學會如何堅持努力完成挑戰 (家長可參考《目標設定理論.家長篇》,為小朋友設定一個行山挑戰目標)。 復活節假期,我相約七歲的姨甥仔卓賢挑戰一條網上評分為四星的西貢路線,由萬宜水庫紀念碑起步,途經三個景點,包括近崖邊覲看破邊洲、撿豬灣及萬柱海岸,最後沿路回至終點萬宜水庫東壩。 這條路線對體力有一定的要求,而時間及路線分段是很適合親子行山,這路線的三個景點之間大約15-20分鐘路程。對於小朋友來說一個長途路線會衝繫他們的堅持及毅力程度,所以,每段景點間時段不長,可以讓小朋友在景點欣賞景色、休息及拍照。現在回想當天行程,讓我發現激勵小朋友原來有幾個有效方法。點擊圖片放大 1.善用早餐時間建立關係好的開始是成功的一半,小朋友是需要時間適應以投入活動,所以,在活動前提早一晚先讓小朋友選擇一個他喜歡的早餐,有得選擇喜歡的早餐,投入活動的動力也定能提高。還有一個小提示,家長要把握享受早餐的時間,培養小朋友預備投入及享受行山樂的情緒。 2.使用適當的言語及動作稱讚正向情緒有助小朋友完成挑戰,家長只要在適當的時候給予稱讚,便有助培養小朋友的正向情緒,例如小朋友在行山時每到達一個景點,可以給予稱讚肯定他的努力。除了言語的讚賞,更可配合一些動作稱讚,例如手指公、互相擊掌、擁抱等,都有助給予小朋充份的肯定。另外,攜帶一些小朋友喜愛的小食,是可增加小朋友完成活動的動力,不過這只是一個輔助工具,畢竟透過食物獎勵並非一個最合適的做法。 3.利用小朋友的想像力融入大自然親親大自然,當然要小朋友學會欣賞大自然的美景及感受大自然的氣味。由於小朋友的想像力豐富,可以要求他們細心觀看大自然,聯繫腦內的記憶和想像,例如一齊討論雲的形狀、在石堆疊石頭等,都可以讓小朋友自由想像發揮創意,從而增加行山的樂趣。 最後,我和卓賢用了大約四小時完成行程,完成後一同享受午飯後各自回家,回家沖涼梳洗過後,看看手機,回味是次行山的相片及影片,已樂在心頭,就在我預備休息時,手機響了一聲,卓賢Whatsapp我:「姨丈,下次幾時再行山呀?」。 建議:1. 假日駕車人士難以在北潭涌找到車位,可考慮泊至市中心,再轉車入萬宜水庫紀念碑。我當天泊車至貼近北潭涌的錶位,再轉的士入萬宜水庫紀念碑,因應錶位可續最多四小時,足夠時間完成是次行程,又不用擔憂中「牛肉乾」。2. 建議早上起步會較理想,因為由接近中午開始,人流便多得如旺角的了。早上起步有另一個好處,到達景點位置有較多時拍照留念,這是很方便的。3. 一定要準備足夠水及小食,補充你力量之餘,亦給予你動力的。4. 記得電話要有足夠電量,你會影很多相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