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星任務The Martian Date: 1 Oct 2015 Venue: Langham Cinema City 大重點,我真的好喜歡Matt Damon啊 電影大概只花了數分鐘便進入Mark的求生記 沒有多餘的敘述、人物的介紹 很喜歡這種單刀直入的描述 唯一就是我花了多一些時間認人和名 六個隊員,被留下的一定是Mark 他的生存機會是最大的 必需要解決食和喝的需要 而Biologist是這方面的expert 縱然其他人也應有接受這方面的training (正如Mark也懂其他儀器的運作) 但面對很多種植、製水當中遇到的困難, 也會有更精準的解決的方法 一個人被困在險峻的火星多達七百天 在醒來後得知整個星球只剩下自己 而心知下一艘載人任務要足足4年以後 亦沒辦法與地球作出聯繫 你可選擇認命 計算得到在多少時日後會糧草用盡 放棄或許很容易 而Mark選擇 ‘I am not going to die here’ 一個問題一個問題的解決 在這苛刻的環境 面對一次又一次希望,一次又一次失望 先是解決了糧食的問題,但一場爆炸將所有薯仔田寸草不生 以為補給倉為他帶來一線生機,但未升空便爆炸了 其實我深信Mark心深處知道很有可能到最後所有的努力都是徒勞無功 但總為自己留有一絲希望,盡量以樂觀的心去求生 到最後隊友真的來了接自己了,崩潰哭了 (他在這之前都沒有哭過啊) 也許你會說,這也只不過是一套災難片 而災難片已經很多 但這不會很催淚不會很悲情 有些情節你還會笑 但又不失緊張 你會很想很想Mark 真的能回家 有看這齣戲的香港人 大概會對其中一段劇情冷(恥)笑數聲吧 對,說的就是中國的出現 我也是其中之一員 其實這個狀況而很經常性出現 特別有印象的是變形金剛 不過我比較感興趣的是 今次中國出現的角色是救助美國 過往美國電影,特別是災難片 往往有一種大美國主義 也就是美國總是救世者 是拯救世界的大英雄 這是我印象中、我看過的第一套美國向外尋求協助 而且那個是中國 是某程度反映一些政治現實嗎? 不過美國還是有一點看不起中國 戲裡中國的太空計劃是很神秘的 不說出來是沒有人知道的 是暗指中國是封閉國家嗎 而且其中有一句對白大概意思是我們已經很久沒有這樣做了 是暗示中國以為自己很進步的時候 其實別人很早已經這樣做了 還有另外一個大重點,看見Matt Damon瘦瘦的樣子很心痛啊 個人覺得這齣戲大螢幕比3D更為重要 另外,朗豪坊的Cinema City的椅子很硬、螢幕很細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