備孕路有諸多攔路虎,其中就包括復發性流產。一次流產可以被當做偶發事件,但反復多次胎停流產,如果不及時進行干預,不僅給患者帶來經濟負擔,也會加重對患者的身心傷害,這也是很多患者求醫看診常問到的問題。復發性流產(RSA)是指將連續發生自然流產2次及以上,在妊娠28周之前的胎兒丟失,包括連續發生的生化妊娠。育齡期女性發生RSA概率為1%~5%,RSA復發風險隨流產次數增加而上升。如果遇到這類患者,如何完善相關檢查呢? 一、 認真採集病史1、 夫妻雙方年齡;2、 患者月經史、手術史、有無內科合併症、有無傳染病史及其他既往史、生活習慣、不良環境暴露、BMI等;3、 婚育史:妊娠次數、每次妊娠結局;復發性流產;4、 家族史:有無不良妊娠史、自身免疫病、血栓史及近親婚配史等。二、 進行全面、系統的病因篩查1、 染色體因素:染色體異常患者,建議進行遺傳咨詢。2、 解剖因素:子宮及雙側附件超聲檢查;必要時可進行MRI等影像學檢查;對子宮解剖學懷疑有異常者可通過宮腔鏡、腹腔鏡檢查;妊娠期應加強子宮頸形態學監測,以便及時發現子宮頸機能不全。3、 內分泌因素:生殖激素檢測:月經週期第2、3天的卵泡刺激素、LH、E2、P、T、PRL和黃體高峰期P水平;甲狀腺功能:T3、T4、FT3、FT4、TSH、TGAb、TPOAb;空腹血糖篩查;葡萄糖耐量試驗和胰島素釋放試驗。4、 免疫學因素:ANA譜:可提取核抗原抗體、抗雙鏈DNA抗體等;aPLs:狼瘡抗凝物、抗心磷脂抗體和扛β糖蛋白1抗體;類風濕因子、抗環瓜氨酸肽抗體、抗中性粒細胞抗體;TPOAb、TGAb、ESR、補剃C3、C4、CH50、免疫球蛋白IgG、IgM、IgA等;自然殺傷細胞、T細胞、巨噬細胞、骨髓源性抑制性細胞等免疫活性細胞以及蛻膜基質細胞和滋養細胞。需要注意,抗精子抗體、抗子宮內膜抗體、抗卵巢抗體與RSA的關係目前仍缺乏循證醫學證據,不建議常規篩查。5、 對有血栓家族史或存在血栓形成前危險因素的RSA應檢查凝血酶時間、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時間、凝血酶原時間、纖維蛋白原、D-二聚體、血小板聚集率、血清HCY、aPLs等;血栓彈力圖、凝血酶抗凝血複合物、血栓調節蛋白、蛋白C、蛋白S、抗凝血酶、凝血因子V、凝血酶原等因子的功能檢測;必要時可進行遺傳性PTS基因篩查。6、 感染因素:不建議對RSA患者孕前常規進行白帶常規、支原體、衣原體、TORCH等篩查。對妊娠期RSA患者,除非有生殖道感染的臨床表現,否則也不推薦進行有關感染項目的篩查。7、 其他因素:記錄有無不良生活方式和有無不良的環境因素暴露;給與患者心理支持。